第150章 左宗棠接旨出兵伊犁 (第1/2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在完颜崇厚被抓之前,左宗棠就收到了慈禧的快马加鞭懿旨。 命他即刻展开收复伊犁行动。 即刻出兵。 左宗棠本来为了请战,就已经从肃州也就是后世的酒泉地区,抬棺出发。 一路往西走,带着两万人和乌鲁木齐的刘锦棠部汇合。 来到这里后,左宗棠一直在布局,在沙盘上演练,要怎么才能快速收复伊犁。 目前左宗棠有八万大军,其中六万都有新式武器。 现在他们也不缺粮食,因为李经孝的帮助和胡雪岩的贷款,他现在不缺钱,不缺粮。 就缺慈禧下令攻打伊犁的命令。 左宗棠手下有八万主力军,乌鲁木齐就有四万,这四万有两万是刘锦棠的新军,还有两万是王德榜的军队,也是自己的一支亲卫。 这四万人的战力那是杠杠的。 另外在喀什噶尔还有两万大军,这两万人是夏治宽的两万大军,这两万人是收回南疆的绝对主力。 他们无疑也是一支强军。 最后就是在库车驻扎的两万李经孝训练的新军。 这两万人,全是新式武器,虽然新成军,但是士兵战力也是不错的,就是缺乏历练。 这天,左宗棠继续在乌鲁木齐和刘锦棠还有王德榜在协商怎么攻打伊犁。 俄军现在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伊犁九城内。 还有他们的支援部队还在路上。 他们究竟能派多少兵力过来尚未可知,但是肯定不会比清军多。 因为沙俄现在也没有那么多人手。 现在的沙俄也是一大堆烂摊子。 现在沙俄比大清朝廷也好不了太多,这可比后面的苏联差多了。 他们也不是后世“乌拉”那种狠人, 现在他们一方面,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控制着大量土地。 在沙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这些贵族地主在农奴制度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 另一方面,农奴制度的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 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 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由于农民破产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总的来说,目前的沙俄正处于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的交织状态中,既有封建农奴制度的残余,也有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 他们的大部队都在欧洲,整个亚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士兵和平民都不会太多。 所以他们是不可能直接派出几万几十万的大军来支援伊犁沙俄军的。 这时候外面突然传来士兵声音。 “大帅,朝廷来人传旨了。” 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他知道是战是和就看这个命令了。 他立马让人安排接旨。 过了会儿一个公公站在左宗棠面前说道:“督办新疆事务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接旨!” 左宗棠带着一众官员下跪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昔我皇祖太宗文皇帝,开疆拓土,垂统千秋。今日我朝疆域辽阔,西至嘉峪关,南至南海,北至北海。然伊犁之地,乃我朝固有之疆土,岂容他人染指?今朕念及先祖之遗愿,特命督办新疆事务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统率我朝精兵,收复伊犁。 并节制陕甘川藏青海乌里雅苏台地区兵马。 陕甘总督左宗棠才兼文武,智勇双全,素有谋略。刚平定新疆,即显其威。今若收复伊犁,更是我朝一大功臣。朕命左宗棠将军即日起程,统率大军西征。务必要使伊犁之地重归我朝版图。 左宗棠将军当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安危。统率大军,奋勇前进。沿途各地,当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使百姓安居乐业,使疆土太平。 此次西征,意义重大。左宗棠将军当慎之又慎,谋定而后动。确保我大清江山永固,万世太平。 钦此! 大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十一日 左宗棠听完大喜,等了这么久就等这圣旨了。 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齐,东风一到即刻出征。 “臣左宗棠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左大帅快快请起。” 左宗棠慢慢起来,他准备叫人带公公下去休息。 公公也很了解左宗棠,这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根本没有想过这一趟有油水。 但是他的任务还没完成呢。 刚刚这个圣旨是用同治的名义发的,另外慈禧太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