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试验品重机枪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李经孝不愧是玩了几十年枪的高手,各种各样的机枪、步枪、手枪都十分精通,所以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李经孝说的这一切对机枪的改进对于杨雪琴来说,就是醍醐灌顶。 杨雪钱一旁的几个人立马将李经孝说的所有话都记了下来。 接着李经孝又看到了一旁的大家伙。 这不用猜就知道是杨雪钱设计的一款重机枪。 这块机枪最开始是李经孝按照美国M1919A4重机枪为模板设计的。 然后加了一些个人看法。 杨雪钱看到李经孝将目光看向了重机枪,他立马开始介绍起来。 “主上这款重机枪口径7.63毫米,全长1041毫米,枪重15.15公斤。” “枪管长610毫米,枪管重,3.53公斤。” “初速能达到853米每秒,有效射程能达到2194.56米。” “理论射速在400-550发/min,战斗射速:120发/min。” “第一这款重机枪有很多优点,这枪具有较高的射速,能够快速射击,提高火力支援的效率。” “第二使用7.63×63mm步枪弹,能够在有效射程内对敌人造成较大的杀伤力。” “第三这款重机枪的构造简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第四该枪可以配备三脚架使用,适用于不同的作战环境和地形。” “第五采用250发弹链供弹,能够持续提供火力支援,提高作战效果。” “这重机枪也有很多的缺点。” “第一全枪重量较大,不太适合单兵携带使用,需要配备三脚架等辅助设备才能进行操作。” “这样就得配一个重机枪组。” “第二由于该枪采用气冷式枪管,后坐力较大,射击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力量,否则容易影响射击精度和稳定性。” “这就对机枪手的要求比较高。” “第三这枪的构造较为复杂,维护起来相对困难,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工具。” “第四成就是成本较高。” 李经孝想了想。 “和轻机枪一样,材料更新,还有优化内部结构,最好部分配件能够和其他枪配件一样,这样减少成本,还有维修费用也会降低。” “重量和后坐力都是两大难点。” “射程目前够用了,后面继续研发,你们的思路打开,不要一直停留在这一款枪型上。” “我有给你们带了几款设计图,有些是我想办法从国外搞到的。” “有些还没有我们这两款好。” “但是都有优点,你们可以借鉴一下。” “另外轻机枪只有20发子弹太少了,至少要三十发。” “总的来说今天我看到这两款机枪都很满意,这已经能达到给部队使用的条件了。” “只是我的要求有点高,再和你们一个月时间,继续研究改进,能改多少是多少,时间不等人。” “不行的话,我就这个先下一部分订单,至少一个排得有把轻机枪,一个营得有一把重机枪,这是最低最低的配置。” “等你们将这两款机枪优化好后,我会大量给军队配置,一个班一把轻机枪,一个连一把重机枪。” 杨雪钱并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反而杨雪钱非常激动,这些武器对于他来说就是孩子,只想加班加点给他们研发出来。 李经孝看着已经入迷的杨雪钱只觉得好笑。 这些人永远都是最可爱的。 杨雪钱知道这些科学院的人基本上都没成家,这可不行啊。 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李经孝打算给他们搞个相亲,还是下命令,必须要组一个家庭。 这都是优秀基因啊,未来又能培养多少个小科学家出来。 李经孝准备好好记下来,然后交给人对接。 王家先在一旁看到他们终于说完了,急得不行。 立马拉着李经孝去看他研究的最新榴弹炮和迫击炮,以及加农炮。 李经孝来到几个大炮面前,迫击炮就不说了,目前他们做的已经非常好了。 但是看到几个大的加农炮和榴弹炮。 李经孝只感觉一阵头大。 “老王,你确定你这是榴弹炮,这得多少人才能弄得动,你这是海防炮吧?” “你们设计榴弹炮和其他野战炮,一定记住,一个是射程,一个是精准度,还有就是威力和是否方便运输。” “这是野战,我们肯定会拉着到处跑,和敌军抢时间这些。” “未来我们的研究方向并不一定是口径越大越好,炮弹越大越好。” “炮弹大了,一个人能不能装弹?” “如果装弹就花了十多二十分钟,那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目前我们发展方向在122毫米和152毫米左右。” “等我们能设计出运输车后,可以增加到203毫米。” “然后再这基础上研究怎么能够打的更远,火力更猛,打的更准。” 王家先好像明白了,原来是他被西方的思想带偏了。 他一直以为口径越大越好,没有考虑到,口径大的火药就多了,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填充,到时候影响射速。 王家先想通后,就去忙自己的去了。 他要重新梳理思路,很多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