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0部分 (第1/4页)

恐龙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零点书屋www.luebin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晋皇帝赏赐给臣下的布帛,一般数量都很惊人,动不动几千几万匹。权臣桓温一次就曾得赏30万匹。那时候谁家富、谁家贪,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总得造个仓库来装这些布啊!

晋朝的西北地区和当时的北方政权更是彻底,连老百姓都不用钱,就用布匹。好好的一段布,买粮食剪去一块儿,买肉剪去一块儿,基本就不能用于做衣服了。 。。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5)

这种浪费,连有的官员看了也心疼。北方政权后来也先后铸过铜钱,企图取代布帛,但是推广不开。

北方的“成汉”在汉兴年间(338—343年)就铸过“汉兴钱”,这是中国古代首次铸造的年号钱。这种钱很有意思,“汉兴”二字有直读、横读两种,直读的钱文是篆书,横读的钱文是隶书。

东晋所辖的南方,也有一些地区不用钱了,就用粮食代钱。对于这些地区,当时被称为“用谷之地”。

还要说一下的是,过去在西汉的时候,黄金曾经是重要货币,一般作为赏赐或者大宗支付使用,用量很大。但在两晋时期,黄金在流通领域就不常见了。

这是因为社会上奢靡之风渐起,富豪人家都用金子来打造器物首饰,黄金在流通中的数量越来越少,后来在一些地区干脆就退出了货币序列。

黄金一减少,白银的地位便急剧上升。在两晋时期的典册上,经常会出现以白银来标明物价的情况。

白银虽然从春秋战国时起,就已进入货币序列,但早先的地位并不高。秦始皇还曾经规定过,白银只能作为器饰收藏,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到了晋代,货币大哥黄金悄然退市,小兄弟白银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到了!

白银大量进入日常流通之后,老百姓称银子,使用大单位的“斤”不太方便,以“两”为单位的就多了起来。《十六国春秋》里就记载过,当时“一斗米值银半斤”、“一斤肉值银一两”。

这个时期的白银货币,形式上是银饼或者银铤(银片),都是需要称重量使用的,一块银子从几两到几十两不等。

至于后来,那白银的风光就更大了,在唐、宋、明、清都是主要货币,且是硬通货,国际上都认可。从明朝的万历年间起,连外国的银元都前赴后继的到华夏来助威,那都是后话了!

当然,黄金再怎么说也是大哥,在内贸中虽然基本退休了,在外贸上人家外商还是挺欢迎。从东汉起,咱们老祖宗与大宛、大秦、安息、龟兹等国做贸易,进口马匹、珠宝、琉璃什么的,还是黄金大哥一人独大。

我们古代的货币历史,就像古希腊神话一样,也有所谓“青铜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这几个时代一过,再往后,就该是“黑铁时代”了。

钱居然能小得像鹅眼睛

东晋结束,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南北两地各有几个“朝”,走马灯似地换。

南朝的名称,还比较好记,就是宋、齐、梁、陈。

北朝就不太好记,还是“东、西、北”的一通命名,在这里介绍了也记不住,我们下面就说到哪儿算哪儿吧。

南北朝,今人对它很陌生,其实也有169年左右,够长的,得几代人才能活过来。

当时南朝的人比较幸运,战乱相对少,其中梁武帝萧衍坐皇位时间最长,几乎半个世纪。其余时间,虽然皇帝换的频,朝代也换的频,但是老百姓基本照样过日子。

我们先讲讲南朝。

南朝一稳定,经济一复苏,商业就兴旺,用钱的地区也比东晋时有所扩大。只是半壁江山的皇帝,总不像有作为的样子,货币制度上还是乱七八糟。

南朝第一朝是宋朝。为区别它和后来那个出了岳飞的宋朝,史家习惯称它“刘宋”,因为这个宋的皇帝姓刘。

南朝第一帝叫刘裕,原是东晋的北伐名将,因为能力强、功劳大而主持了朝政,众望所归。后来干脆废掉了东晋的末代皇帝,自己开辟了新天地。 。 想看书来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6)

这个刘皇帝,有点像明朝的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坐上皇位后,仍然清心寡欲,车马不加装饰,后宫不奏音乐,内府不藏财宝,甚至连床脚上的金钉也令人取下,换上铁钉。他还把当年做工时用的农具,都一直保存在身边,至死不丢。

刘裕的皇帝做到第十年,看看老百姓还是在用东吴流行的各式旧钱,不像个新朝代的样子,于是决定铸新钱。

《说钱》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