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西洋税监 李旦来投 (第2/2页)

又是被衙门大堂给震了一下,但是眼中都透出了更多的期盼。

议事厅是萧震按照后世的大长条会议室建造的,巨木打造的长条方桌,倒是能让四五十人围坐。

刚要安排一众人落座,李旦却先是对萧震出任海防大臣表示祝贺,众人也跟着一块行礼。

看着要跪的一众人,萧震赶忙扶住李旦,虽然是这个时代的规矩,但萧震很难让前段时间自己还口称老大人又以叔父辈分托孤的李旦跪下去,好歹劝住了李旦后安排众人坐下才算是妥了。

李旦的身体看上去比去年还差了,但还是坚持着带了一众人到东番来见萧震。得知萧震成了朝廷的海防大臣并督办南洋海贸税务事还挂了个五品的兵部郎中衔后,李旦就坐不住了。

除了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还让郑芝龙劝说原本打算年中在倭国起义的颜思齐等人一起到东番,毕竟幕府现在虽说对各藩主的掌控力不如以前,但凭着在倭国的汉裔起事怕是难以成功,毕竟人数太少,纵使占据一岛之地,也是很难守住,更别说再向大明朝廷请封。

颜思齐等人也是听劝后一商量,便一块跟着李旦到了团结城。

萧震看着众人,在朝廷看来,这都是些海贼、海匪,更有甚者说他们是倭寇。萧震承认,这些人海上劫掠,杀人抢船肯定是做了不少。

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大海之上,这些算是常态,更何况这些大都不是传统的盗匪,都是在大明活不下去,以搏命的心态跨海求生的汉人。

有一定势力后也没有堕落成纯粹的海匪,更多的是半商半匪,虽然用认旗的方式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劫掠,但是比西方海盗不知道文明多少倍。

无论李旦、颜思齐还是郑芝龙,都一直抱着被朝廷招安的心态,颜思齐甚至打算在倭国起义,推翻幕府统治,再向明朝申请册封,你说他们是官迷也好,但不能否认他们的民族性。

这些汉民被迫成为海匪,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一方势力,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悲剧。在以缺乏海权思维的士绅阶层为核心的大明,这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