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当初帮朝鲜抗击日本,都没有要一分钱,这次在绫阳君看来,肯定不会要钱的了。

唐继光却不是朝廷上那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大老爷,他更不是‘人傻钱多速来’的代名词。唐继光黑着脸给使者说,这事情你们说了不算,得我看过了才行。

使者也没有多想,便点头答应。

不想第二天唐继光带着大军去看,使者登时不愿意了,刚刚开始还挺牛叉的,和唐继光将儒家经义。唐继光一个大巴掌扇过去,那使者立刻明白,唐继光不必那些傻乎乎的明军。阻挠?使者看着那些明晃晃的长枪,没有这个胆子了。

使者无奈骑着快马去绫阳君那里通报,绫阳君也蒙了,朝鲜满朝上下也蒙了。这真的是明军吗?你不会看错了,是建奴吧?

那使者立刻指天发誓,其实朝鲜满朝文武百官也知道使者不敢在这事情上说谎,只是二百多年来明朝的形象已经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了,一时间感情上接受不了。

只是他们感情上刚刚接受得到,唐继光已经率领一万大军兵临城下了。兵马虽然连绵不绝,但盔甲明亮,列阵整齐,士气高涨。

朝鲜上至国君,下至不入流的官员,都心中叫苦。(未完待续。。)

第333章 清君侧的不同

唐继光也不进攻,现在打不得!之前是光海君做的的确不地道,所以哪怕朱重八定下了朝鲜为不征之国,朝廷上的那帮大老爷们反应也不算特别强烈。毕竟他们也不是傻,看得出好歹,虽然不爽唐继光破坏祖宗家法,但还是勉强应下来。

如果唐继光打的是换成绫阳君李倧,这就不同了!

过唐继光虽然不打,但绫阳君李倧也不好受。此刻朝鲜刚刚定下了,便已经有不少矛盾了。其中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

内部则是西人党内部功劳问题了,西人党当中金鎏和李适不对付。而且李贵选择在站在金鎏这一边,其他人也或选择中立,或选择偏向于金鎏一方。

李适气苦,但无奈。绫阳君封赏李适为汉城府判尹,也就是相当于首都市长。正二品,比节度使高一级,朝鲜节度使是从二品的。问题是当时世人认为,为官最惨的事情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当县官,但这个县却是州治所的所在,这是最轻的。

第二种,就是当知府,但自己管的州,却在省的治所那里。这是中等。

最惨的就是李适这一种,在首都当官。别看是正二品,上面有国君不说,相当于明朝内阁的领议政就有七个人,每个都比李适大,还有六曹,品阶和李适一样,不过权力可比李适大多了。

下面还有司谏院,相当于明朝的御史台。这些御史虽然官职低微,但和明朝的御史差不多,好清名。皇帝都敢骂,骂了之后天下的文人还相互称颂,不畏强权啊!

而在这个首都权贵满地走的地方,不和稀泥怎么可能呢?但那些御史可不这么看,他们会大喊,你阿谀奉承!依附权贵!在他们眼皮子低下,这事情可很难逃过弹劾的。

不和稀泥。得!得罪权贵,一样被人弹劾,说不定还好抄家问斩。

而且李适还是一个武官。可见金鎏其用心之险恶了。

另外还有外部矛盾,这个矛盾不是来自于唐继光,而是来自于其他党派。这里面有中北派的首脑奇自献、以及韩明琏、郑忠信、玄楫、李时言等官员,他们当初都支持绫阳君。不过这种支持并非是支持绫阳君取代光海君。而是被绫阳君欺骗了,认为绫阳君只是兵谏光海君,杀了那几个阿谀奉承的奸臣罢了。

结果绫阳君却取代光海君上位,他们自然大为不满了,做事情都拖拖拉拉的。这些党派可不仅仅是朝廷上的。他们都是地方大族,对于朝鲜影响很大的。

唐继光这个时候领兵杀来,可是叫绫阳君不知所措。绫阳君思前想后,最后派金自点出马。这家伙口才好,忽悠得光海君傻乎乎的,应该忽悠得住唐继光。

金自点却没有把握,但国君亲自点名了,难道他还能够拒绝吗?

金自点出了城门。并没有一脸正气凛然的用儒家经典指责唐继光。而是一脸赔笑的问道:“光海君已经被罢废,不知道军门来汉城,所为何事呢?”

唐继光睁着眼睛说瞎话,道:“本官听闻朝鲜国内发生叛乱,特地来为贵国平乱的!”

金自点听了登时气苦,你妹的!这不是坑爹吗?“军门。你之前不是说清君侧的吗?”

“是啊!”唐继光也不否认,这事情不是脸皮厚解决得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