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1/4页)

倒是一边的毛文龙若有所思。过了半响,道:“军门,莫不如让末将到那汉城如何?只有我东江军有人坐镇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末将也相信,局势也在军门的掌控中!”

王一宁不解道:“军门,振南(毛文龙字)你们在说什么?”

陈良策等人用目光看着毛文龙,不断的打眼色。大概是想让毛文龙坑一把王一宁这些文官。

毛文龙心中苦笑,有唐继光在边上,毛文龙纵使有心也无力。更别提之前陈良策等人和毛文龙的关系也好不到那里去,毛文龙也不大愿意趟这浑水。

轻声咳嗽一下。毛文龙解释道:“军门的意思是,既然下不了主意,那就静观其变!现在朝鲜局势虽然混乱,但无力是李适清君侧成功,还是绫阳君镇压叛乱。难道他们还能够绕过我东江镇吗?”

顿了顿,毛文龙接着说道:“建奴固然无信无义,但也不可能没脸没皮到刚刚定下停战和议,就在背后插我们东江镇刀子啊!在大环境下。我东江镇完全可以全心全意的出兵朝鲜,相信朝鲜也不会不明白。正因为如此,我们何必着急呢?”

唐继光点头道:“振南你的话有道理。到汉城就不用了,到仁川港吧!那里有几千兵马在,谅李适胆大包天,也不敢动那里!”

说罢,唐继光看着诸将,语气不善道:“怎么样?你们对此还有什么意见吗?”

诸将闻言都面面相顾,虽然或许有人心有不甘,但听唐继光这语气,没有人敢出言反对,最后还是齐声应诺下来。

虽然没有出兵,但人观战,却是必须的。一支支打着东江军旗号的夜不收前往各处战场,明目张胆的近距离观察战场。李适和绫阳君的军队虽然知道,但鉴于东江军的强大,他们不得不只眼开只眼闭,还暗中吩咐手下探马谨慎一些,别伤着了上国勇兵。…;

前线战场打的热火朝天,转移到平壤的唐继光等一众参军、幕僚一脸的无奈。都不知道该说朝鲜的人太过极品了,还是西人党太过白痴了。在清除政敌,杀了李适的独子后,西人党居然没有太多的准备大军。等李适起兵的时候,才慌慌张张的召集了四万三千各地乡兵捏合的大军。

四万三千人看似不少,比起李适的三万人要多上三分之一有余。但别忘记,西人党可是拥有朝廷大义的!以朝鲜的国力,征调百万大军太过夸张了,如果真的全面开战,征调七八十万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不是全面开战,但平定叛乱,少说也要速度啊!怎么样也调集个七八万人马,好迅速结束战争,也显示出朝廷的兵威。

而且这四万兵马还是捏合起来的,简单一点说就是没有一点默契。各部士兵对于同袍能力如何,只是靠道听途说,万一战场上出现一点问题,也很可能导致士兵疑心大起。这可是战场是!哪怕士兵扭头后看,换了一个严苛的将军来,这事情都足够砍头了,还疑心大起!这仗就算不败,想拿下胜利也更加困难了。

而西人党还真如此白痴,他们还任命了文官金鎏为主帅,武将李贵反而为副帅。

李适不愧是边将出身,指挥能力放在东方就不好评价,但在朝鲜这一个弹丸之地上,却是一等一的名将。他以手下大将高德祥代替他统领大军,自己带着八千兵马,昼伏夜行。一路上居然瞒过了平叛的朝鲜官军,这些却被东江镇的夜不收多出发现。得到消息的唐继光很是无奈,这可是八千人啊!不是八百人啊!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朝鲜官军居然没有丝毫察觉,这都是什么官军了?

事实上这也不奇怪,当时朝鲜承安六七十年,还有战斗力的也就是边军。京城的常备军其实早已经被花花世界迷花了眼睛了,勋贵自己也为了一份俸禄,充斥在常备军中当军官。这样的军官,下面的士兵就算再精锐,也会懒散下来。

而这四万三千人,除了两万常备军外,其余都是乡兵。类似于明朝的军户制度,平时就耕田,农闲就训练。也许其中有战斗力不错的,但总体而言,这些乡兵都是战斗力为五的渣渣,再加上没有经过一同训练,半点默契都欠奉。

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李适已经带兵绕到他们屁股后面了。李适的边军在官军一脸错愕的表情下从背后掩杀而来。李适不愧是老将,他一边冲锋,一边派人大呼已经拿下汉城,要官军投降。官军不明所以,而且敌人还是从背后杀来的,还真的信了。

刚刚接战,就有大批士兵投降和溃逃。让接到战报的唐继光一脸哭笑不得的是,第一支投降的士兵,根据夜不收用望远镜观察,居然是五军营!也就是朝鲜的常备军,长期驻扎在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