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高丽内乱(上) (第2/3页)

朱孝孙,朱孝章,郑居中,黄潜善,张邦昌,汪伯彦等几十个文武大臣在东京汴梁怂恿乾元皇帝亲政。这里面还包括很多原来深受皇恩的武将,很多功勋世家的子弟也加入其中。

被眼前假象冲昏头脑的乾元皇帝赵谌终于决定亲政,接纳伪齐的濮州知州宋超率领军民投降,就是他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并且昭告天下。

远在临安府的蒋忠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就知道天下平定的局势即将被打破,看来宋金大战要提前拉开序幕了。按照原来的计划,至少还要五到十年才能够发动灭金之战。现在濮州的问题,把矛盾计划,双方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现在金国第一代优秀的将领除去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之外基本上都将在,那些骁勇善战的士兵还完好的编制,从军事力量对比上,金国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在这种情况下开战,注定是恶战,是苦战,可是大战迫在眉睫,躲避也不是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作战。

乾元十一年七月,摄政王蒋忠传下谕旨,加封李天祚为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封交趾郡王,正式接纳李越为属国。

安南小国一直以来都不安分,在仁宗时期,动不动都到大宋境内烧杀抢掠,甚至还有过攻城略寨。现在加封了安南国王李天祚,李越王朝正式成立。

不过摄政王知道这个小国是喂不饱的狗,这次的纳贡称臣,说白了,是为了让大宋帮助起平定内乱,实际上将来什么情况还真的不好说。

摄政王蒋忠下令韩世忠率领三万大军去李越王朝去平定内乱,同时还带去了五百万担粮食,六百万两白银,以及一道秘旨和调兵金剑。

想要镇住李越王朝,还是需要强大的无力,说白了这一次廖百杰就是要长久镇守李越王朝,并且在东南地带开疆拓土的,这点廖百杰是十分清楚的,算是摄政王嘉奖他收复江南有功。

至此,龙骧军正式归韩世忠节制,同时做好了北伐的准备。打仗亲生兄弟,上阵父子兵,韩世忠的老丈人,小舅子这两个熟悉水战的将军都加入了北伐的战队之中。

韩世忠出征之前,拿到摄政王的秘旨,当初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后来跟随摄政王南征北战,最终成为节度使,统帅十万大军参加北伐。这样彪悍的人生是摄政王赐予的,况且自己的老婆梁红玉都是摄政王赐予的,这就让韩世忠始终坚信一句话,摄政王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都必修不打折扣的执行。

其实,在面对金军南下的时候,韩世忠就没有出来迎战,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执行秘密任务,那就是打造千石大船,五千石战船,万石超级战船,训练水军,算起来也准备了十二年了,也到了上战场的时候,他的十万大军在海上和吕师囊的五万大军会合,然后一路北上。

这一次,到出海的时候,韩世忠才打开秘旨,看完之后有点不解,没有想到摄政王并不是让自己去征讨伪齐刘豫,也不是让自己去攻打辽东的金国后方,而是直插高丽,要解决高丽半岛,然后再挥军去对付金国,直插金国老巢。

不管怎么说,韩世忠都会对摄政王的谕旨不打折扣的执行,就这样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朝高丽进发,一路上歼灭了很多海盗。

此时的高丽睿宗王俣早就死翘翘了,继承皇位的是仁宗王楷,只不过这个性格懦弱的家伙继位当天就注定了是傀儡。朝局被母后顺德宫主,还有外祖父权臣李资谦掌控,这个家伙当上了傀儡皇帝。

后来,在金国的扶持下,王楷联合权贵拓俊京打倒李资谦,做为回报,高丽还出兵五万帮助金国南下侵宋。当时摄政王蒋忠忙于对付金军就没有理会高丽的政局。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南北宋已经统一,在北伐金国之前,摄政王还是下令韩世忠先征服高丽。

当然了,这里面是有个插曲的,要不然摄政王也不会劳师动众去征服高丽。原来拓俊京是一个极度有野心的家伙,甚至野心比李资谦还大。

李资谦毕竟是国丈,高丽王是他的外甥,顺德宫主是他的女儿。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只是想掌权而已,从来没有想过废掉高丽王。可是拓俊京就不同了,这个家伙和高丽王王楷没有一点关系,在控制朝局得到同时想着废掉高丽王。

王楷不愿意做傀儡才废掉外祖父李资谦的,又怎么会容忍别人染指自己的皇位呢?形势比人强,再加上金国忙于内乱无暇估计高丽国的事务,以至于王楷真的对手握重兵的拓俊京毫无办法,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这个家伙只能去拜见顺德宫主,希望母亲可以拯救自己。

顺德宫主在父亲死后就对王锴死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