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还是我来审吧 (第1/2页)

一夜的火光和厮杀,除了增添了墙脚下的一些尸体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唯有坞堡中依旧升起的那些青烟,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焦糊味,诉说着昨天晚上这附近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着坞堡内的那些人并没有拼命的冲出来,所有人也才有时间相互之间见礼。 “见过大人。”既然夏侯惇已经到了,李典自然而然的将这里的最终指挥权交给了夏侯惇。 “嗯,曼成不错,跟着你兄长这两年也有长进。”一只眼的夏侯惇在巡视了一遍坞堡外面的防御之后,也是不由得点点头,利用地势地形,鼓励屯民参与,以1000人的兵力和几千屯民将乱贼困在城内,也是了不起的成绩了。再加上李家私兵反应及时,局势也没有进一步的恶化,也没有影响到接下来的春耕。 “将军过誉,这些都是应当的,此番能够稳住局势,也多是得益于乘氏李家和这些屯民的帮助。”李典立刻就躬身表示谦逊,并且将许多的功劳让了出去,推给李家,也是希望李运能够借助这次平乱,取得一定的地位。 “你就是李运?不错,此番你的功绩,我会如实的上报给主公,主公赏罚分明,定当会有封赏。”夏侯惇看了李运一眼,然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信,你不是在许县么?怎么就来了这边?”夏侯惇看着陈信,眼前的少年和初见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不同,个子也是高了不少,手臂上也隐隐的出现了一些肌肉,整个人的脸庞也比之前稍微多了一点肉,只是还是消瘦。 “见过元让将军,小子来此,乃是荀先生指令,让信到这里来,先生的书信在此,还请元让将军一观。”陈信将随身携带的书信递了过去。 夏侯惇接过之后,仔细的看了看书信,又看了看陈信,心中却是想着之前去曹操那边述职的时候,闲聊起来的事情。 这孩子真的是妙才当初丢了的那个孩子么?看着年岁似乎也是差不多,背后也一样有印记。可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却让自己有些心惊,至少当初妙才的这个孩子虽然也算天资聪颖,可也不至于到目前的程度。夏侯惇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曾经一度怀疑是不是有人假冒的,可若是有人假冒,当立刻找上妙才,或者是夏侯家,要钱要粮要封赏,而不是眼前这个似乎完全失忆了的少年一般,带着一帮当初的娃娃讨生活。 这真的是当初妙才丢了的那个孩子么?还是要让妙才赶紧回来确认一下才是,若真的是那个孩子,既然有这份能力,更当好好的培养才是。 “既然荀先生有令,那么此事平定之后,就由你全权负责。”夏侯惇将书信递了回去。 李运看着夏侯惇居然对陈信的态度比自己还好 ,心中也是有些不乐意,当初就是因为这小子多事,结果才闹出了这出民乱。自己可是出了大力气的,结果却还不如这个当初甩手不干的毛头小子? 只是心中再是不满,李运也是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是沉默的站在一边。 “禀将军,门开了。”这时候,就有士卒跑了过来。 一听到这个声音,众人的目光都朝着坞堡的大门那边看过去。只见最前面的一个人,袒露着上半身,身上胡乱的绑着一些布条,布条处微微的渗出一些血丝,似乎在昨夜的火拼中也受了伤。双手高高的捧着一个人头,粘稠的血液挂在断口,风轻轻的吹过,依稀还能够看到了这些血滴轻微的晃动。 “这是想要投降了?”夏侯惇看着为首的人一瘸一拐的,以为他是在昨夜受的伤。不过,像这种人,夏侯惇完全都不会有任何的怜悯之心,对于这些作乱的人,他恨不得将所有人都杀了。 “估计是,不过咱们也可以去看看,若是真的,就算是收降也无妨,若是假的,眼下我军各方面都占优,直接灭了就是。”李运看着陈信不说话,想了想也是说出了这个建议。说起来,李运的内心是感谢这些人的,若不是这些人血洗了其他的家族,自己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家独大,只要趁着这个机会,再多兼并一些土地,再收拢人口,那么李家的实力也就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夏侯惇对于这个提议不置可否,而且这个李运,也不过是一个私心太重的人。 “信,你怎么看,这事,荀先生在信上可是明确说了,由你全权负责。”夏侯惇将这事扔回给了陈信。 接不接受? 陈信此刻还在犹豫,由于这些人的作乱,刚刚开始的屯区也被搅了个乱七八糟,可这事真的是因为修渠么? “还是将那几个人找过来问问再决定吧。”陈信并不想现在就决定他们的生死,毕竟每一条人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尤其是汉末和三国的动荡,相互征伐,直接导致了汉人人口大减,而北方的草原民族也是趁机发展壮大,最终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当陈信的话出口,就立刻有士卒上去,将为首的那几个人全部都带了过来,靠近了夏侯惇几人之前,还全身上下都搜查了一遍,免得到时候暗藏利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