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百废兴,招贤令出 (第1/3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张飞将施政方向告诉了戏忠,就将那些琐事扔给了戏忠,自己只是在公务实在繁忙的时候帮忙处理一番,还惹得戏忠一阵吐槽。张飞则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学院的建设上来。张飞先将戏忠带来的人才分门别类,却是以打造武器的能人居多,却无法打造出,像丈八蛇矛那样的神兵利器,不过却比张飞现在的部队装备的好些。于是张飞设立锻造官署,主管锻造事宜,将这四十多名铁匠收入其中,秩一百石,俸禄等同县属吏,众人欣喜若狂,纷纷拜谢。其他有一些木匠、工匠、农活等等,张飞也分别设立了木工官署、建造官署、农业官署等。俸禄一律设为一百石。众人有了俸禄,又承诺会分发田地,都安下心来。张飞又找来苗青,买来各种工具、材料等。告诉他们有任务时,需完成任务,没有任务时,则可以互相切磋、学习。水平进步或者有重大贡献者,还可以提升等级和俸禄。众人听说还可以提升俸禄,一个个积极性很高。

最后一名‘人才’让张飞欣喜若狂,此人名叫蔡一,祖上曾跟随蔡伦,被赐予‘蔡’姓,偷偷从蔡伦那里学到了造纸术,作为传家宝,流传了下来。可惜到了蔡一这一辈,家道中落,只剩下蔡一一个人。张飞没有马上给蔡一定俸禄,而是先让他展示一番。张飞命苗青按照蔡一的需要,买来了工具、原料等,让蔡一开始造纸。

第二天,张飞来到蔡一的简单作坊那里,看到蔡一造的纸。纸质略显粗糙,纸质泛黄,且厚度略厚。但用来书写比在竹简上舒服多了。于是张飞就留在那里观看蔡一造纸,然后又将自己的设想告诉蔡一,蔡一没想到张飞对造纸也有见解,而且说得有理有据。忙不迭的按照张飞的建议,改进造纸工艺,然后在一遍遍的尝试。张飞见他投入的工作,就悄悄的出去了。

可惜戏忠此次带来的人才没有造船和管理方面的。辽东大部分边界都是海岸,若不发展海船,就太可惜了。而且张飞对现在辽东各县的县令基本没有满意的,欲要更换,但现在连太守府内部都缺少能识字写字的人,更顾不上其他县的县令了。张飞只得经常派人下去审查,听取百姓的声音,让他们在心里感受到威胁,不敢胡作非为。

秋收来临,张飞已经得到陈群答应前来辽东的消息,非常兴奋,只等着这位内政型人才前来解救自己和戏忠。同时张飞命令军队帮助百姓收获粮食,且严令军队,务必秋毫无犯。待百姓的粮食都收入仓库以后,张飞又命令军队将被杀的几家大族的田里的庄稼收了,尽数运往太守府。又将建设官署的人带到预先选好的建设各类作坊的地方。将自己的规划告诉他们,让他们尽快拿出设计图纸出来。建设官署的一看如此庞大的建筑群让自己等人设计,都异常兴奋。你一言,我一语的分头设计起来。

两天后就将设计图纸拿给张飞看,张飞看后非常满意,立马拨下资金,开始大兴土木。百姓刚忙完田地里的农活,又被征召,但都很高兴,因为张飞不仅管三餐,还有工钱拿。要知道他们平日在家里也不过一日两餐。这是建设官署第一个任务,所有人都比较卖力。百姓也感谢张飞的仁政,不敢偷懒打滑。张飞每日都前来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都非常满意。

现在张飞已经在辽东站稳脚跟,而且又知道中原乱势将起,于是派人传信给涿县的张管家,将涿县的家业、田地尽数卖掉,带领涿县所有人前来襄平。现在张飞也缺少人手,张管家来了以后最起码仍可以管理府内的杂事。张飞依然用海船将他们接到襄平。张飞还特意通知将杜宇安置到了酿酒官署,秩四百石。也是在城外的作坊园内。又分别通知了甄逸、袁绍、曹操,下个月的酒要迟些供给。而且将改变的交易地点告诉了甄逸。

这天张飞刚从城外回来,听到手下汇报说宫里有人来宣旨。张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赶往太守府衙。却见一个太监正在那里坐着喝茶,一边对陪坐的戏忠絮絮叨叨的说自己一路走来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受累。张飞一边走进府衙,一边悄悄的安排亲卫去后面取一千金。戏忠见张飞回来了,忙向张飞介绍道这位是宫里来宣旨的宋常侍。张飞长揖一礼道:“未知宋常侍前来,有失远迎,还望宋公公赎罪。”

宋典懒洋洋的说:“免了,张大人可真是年轻有为啊,真让洒家羡慕。”

张飞连忙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这时宋典站起来说:“张大人,接旨吧。”说着从旁边的小太监手里拿过圣旨,张飞、戏忠和门口的守卫连忙整理衣装,恭敬的跪了下来。

宋典打开圣旨,尖着嗓子念道:“辽东太守张飞,先在清河打破贼兵,解了清河之围,后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