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战倭寇,倭国情报 (第1/3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辽州的发展越来越快,各项建设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辽州书院里出来的人才也都一一安排到位,戏忠、陈群等这些元老也不必事事躬亲,张飞也闲了下来,每日练练武艺、调戏调戏蔡琰,日子过得相当自在。

魏延和高顺已经在书院学习完成,张飞将魏延派遣到‘虎啸’军中,暂且担当一位都尉,领一千人马。魏延实力出众,也肯与手下同甘共苦,很快就赢得了士卒们的尊重,和手下打成一片。高顺则被张飞下令自行招募一千人,自成一军,加以训练,然后观训练成果,在正式任命职位。高顺领命,信心百倍的前去训练士卒。张飞想起历史上的陷阵营,心中就一阵火热。又自己在必不会让陷阵营像历史上那般消失。

襄平城经过张飞的招商引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中山甄氏,竟然举家搬迁到襄平,只留下甄逸驻守无极县的老宅子,而去这个主意竟然是甄宓所出,家人见她虽然年幼,但是非常聪慧,此前已经多次帮助甄逸在商业上化险为夷,躲过了几次危机,所以家人对甄宓的都相当认同。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卢植已经官复尚书令。不过卢植应该有些心灰意泠,在朝堂之上一般不说话。其他的都是一些坏消息。首先,公孙瓒和刘虞只见的冲突加剧。不知是不是刘虞在张飞这里吃了闭门羹,想在幽州找回面子,可惜公孙瓒也不赞同刘虞的政策,更是斩杀了数批鲜卑派给刘虞求和的使者。但是刘虞受百姓爱戴,所以给公孙瓒带来不小的压力,公孙瓒对百姓也心生厌倦,照此下去,公孙瓒必然变得更暴力。一旦失去了民心,公孙瓒迟早败亡。张飞不愿看到历史重演,于是想写信劝公孙瓒暂时听从刘虞的命令。但是被戏忠劝住了,戏忠说道:“主公当年自己都没有听从刘虞的命令,反而将他骂了一顿,整个北方人人皆知,如今却劝公孙瓒听从刘虞的命令。只怕公孙瓒会以当年之事反驳主公。”

张飞想说,自己当年和公孙瓒的处境毕竟不同。戏忠只淡淡的问了一句:“主公能劝动公孙将军否?”顿时让张飞哑口无言,只好放弃了劝公孙瓒的打算。

另一个坏消息就是甘宁仍然没有平定临屯郡的倭人,反而又有数波倭人从海上前来,甘宁被偷袭,损失了两艘大船。张飞觉得事情不同寻常,于是命周泰率三千‘破风’军前去增援。

张飞又收到黄巾余孽四起的消息,中原又陷入战火之中。不过这些反叛规模都不大,被外戚和宦官联合压了下来,灵帝并不知情。倒是刘备靠着张飞资助的钱粮,拉起了一支千人的部队,参与到平叛之中。接连击败了数波反贼,现在已经聚集了五千大军。混的是风生水起。又在公孙瓒的上书举荐之下,已经被任命为平原县令。

张飞也佩服刘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只能说,能成大事者,必有过人之处。如今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的郡治所已经建好,其他县城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张飞和马钧发明的水车、翻车全面运用到耕种之中。已经有一批顶着刺史府奴仆的人恢复了自由,被张飞分别安排至四郡,分发了田地。张飞说到做到也刺激了其余顶着刺史府奴仆头衔的人,加倍工作。人人争取早日恢复自由。辽州的县城与县城只见全部时新铺的宽阔的官道,条条堪比通往洛阳的官道,而且更结实、宽阔。再加上辽州的水师日夜巡逻在渤海海面上,水路运输既节省成本,又安全可靠,辽州俨然已经成了其他各州的物资集聚地。

安全、富饶的辽州吸引了大批躲避中原战乱的百姓,辽州的人口再一次大幅度增加。不过辽州的领土已经不同意单单一个辽东郡的时候,所以张飞盘算着什么时候在参与到中原的叛乱中去。陈群劝道,如今辽州尚有很多地方未开发,军队也需要训练修整,临屯郡尚有叛乱,还是不要着急出兵。戏忠也同意陈群的看法。两大谋士都同意,张飞只好采纳了。

这一天,甘宁派人送来战报说,已经剿灭了大部分上岸的倭人,但是绝大部分被杀,其余的眼见不敌,也纷纷自杀,甘宁只抓到三名俘虏,如今正派兵送往襄平。张飞听了大喜,只要有俘虏,最起码可以得知敌人的状况。张飞传令甘宁和周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抓一些俘虏。

没几天,倭人俘虏被送至襄平城,引来百姓的围观,此时辽东还基本没见过倭人,大家都像瞧个新鲜,大家见他们个头矮小,如同十多岁的小孩,眼光却一直恶狠狠的盯着四周的百姓,纷纷指手画脚、议论纷纷。张飞命人直接将倭人押送至大牢里,分别关押。然后张飞带着戏忠、陈群、赵云和一个翻译,前往大牢里审讯。张飞随意挑选了一个倭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