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牛肉干的特殊作用(下) (第1/2页)

眼瞅着找吐蕃“借”点牛羊来改善伙食已经不太现实,鱼寒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那点口腹之欲又盯上了萌古骑兵的野战军粮,甚至不惜让王翦手下留情也要等着铁木真捣鼓出牛肉干,要说这种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混蛋的范围。

但或许是西北地界干旱少雨的原因,成天四处瞎溜达的鱼寒居然没被天雷给劈成碎末,好在老天爷这次还在真没打瞌睡,就算不能使出可能改变气候条件的传统手段,也可以换个法子对这小混蛋做出谴责。

狄道府衙宣布征兵了,但这并不是鱼寒在突发奇想而是王翦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来的交换条件,否则那位大叔可不敢保证下次碰面之后还能让铁木真有机会回去捣鼓牛肉干,更不保证不会揭发某个小混蛋在规则范围内使手段中饱私囊的混蛋行为。

王翦居然会使出了泼皮们惯用的趁火打劫手段,虽说有点出人意料,但想要做出反抗也确实不太容易,就算是鱼寒也只能捏着鼻子去做这件完全属于计划外的事情,可谁曾想这居然能引起辖区内民众的热烈响应。

在敌军大举进犯的时候招募士兵,按道理说应该是很难取得效果,毕竟老百姓们也知道这肯定是需要去跟人玩命,所以鱼寒原本也打算用残酷的事实来证明王翦的要求太过胡闹,却不料居然反过来被狠狠地扇了一耳光。

鱼寒实在是想不明白狄道附近的青壮们为什么会突然犯了糊涂,就连吕祖谦等大儒也说不清楚民众们哪来的这种热情,直到商鞅抽出空来彻底解开了谜底,才让众人明白这本就是某个混蛋的缺德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

都说民不患穷而患不均,可鱼寒这小混蛋偏偏就在辖区内大多数民众都还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时候制定出了特例,让三类人群不仅能够每天吃饱而且还有肉食可以享用,要说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混蛋但也不排除会产生点意外。

对于府学师生所享受到的特殊待遇,几乎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普通百姓可以不认为娃娃们是狄道城的未来,但他们知道娃娃们要是能够吃饱穿暖长得结实就会成为自家强盛的希望!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在家里的时候因为贫穷而受委屈那是没办法,如今府衙好不容易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也不能让先生们节衣缩食,毕竟就算不考虑尊师重道的传统,那也还得担心先生们因为受了委屈而无心教学!

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优待,毕竟府学里对学子年龄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至于先生的名头更不是谁都能惦记,但谁想让阻止就先得考虑能否承受那些把娃娃送进学堂去一边学知识一边长身体的百姓们的愤怒!

过了念书的年纪又没有当先生的能耐,若是有个娴熟的手艺也同样能够享受到特殊待遇,对于这个可能是最容易遭到非议的决定,老百姓们同样很少提出反对意见。

不是因为宋代有着某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特殊观点,而仅仅在于百姓们过日子都是在精打细算,有些看似不能合理的事情用市井小民的眼光去瞧一下就可能变得顺理成章。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杨可以在半天之内用二两铁打出一把能使好几年还保持锋利的镰刀,但他那徒弟就得花上好几天用掉近一倍的原材料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并且质量还没那么好,就这之间的差距足够说明问题了!

在这个所有资源都极其匮乏的特殊时期,老百姓们可不会让老师傅受着委屈,而去指望那些手艺不咋行还特别会浪费的学徒,就算是有人瞧出了这是鱼寒在使损招太高技术型人才的身份地位,迫于现实困难也不能去戳穿。

而相比于这两个很容易被宋代民众所认可的特殊人群,让军人同样享受特殊待遇则是有些违背了这个时代的某些传统,但鱼寒的理由也很充分,挡不住金兵的进攻,百姓们养再壮的娃、置再好的家当又有什么用?

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待遇,特殊的人群,对寻常百姓来说最容易改变现状的方法无非就是去从军,因为这种选择似乎既不需要聪明头的头脑也不需要高超的手艺,只要懂得玩命知道怎么下黑手就行!

很是错误的观念,但鱼寒并没有去刻意做出纠正,反正被挑选出来的合格青壮进入军营之后会有人在等着为他们灌输新的思想,而现在依旧在跟随王翦不断出击的将士们也很快会让这些普通民众知道行军作战不仅仅是玩命那么简单。

看着招募处黑压压的人群,奉命前来宣读府衙最新决定的陆游忍不住心生感慨,这就现实,不需要宣传金军残忍暴虐,也不用高喊什么杀敌报国的口号,只是一种很不平等待遇就引来了狄道民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