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夏四大士族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协议达成后的第二日,野利仁荣把南陵温单独叫到了汉院,对外宣称是要和他商讨一些事宜,实际则是李元昊想单独会见他。 经过帐篷里的问答,加上野利仁荣的推荐,李元昊已对南陵温非常感兴趣,他正是夏国稀缺的有理财能力的人,只等对方一现身,便立马问他: “你已拼命签了一个最有利的盟约,但就算是如此,还是不免落得个卖国的骂名,我是真不清楚为何你要做这事(出使)?” 南陵温知道李元昊不喜欢弯弯绕绕,因此他直言不讳的说: “我虽然是王子,但代表高昌出使后,最大的身份便是臣子,为臣之道便是替君分忧,就算身负骂名也是应该!” 李元昊喜欢这番说辞,他假装不经意的看了野利仁荣一眼,见对方也表示认同后,高兴的回应: “野利仁荣果然没有看错人!我尊重人才,只要你尽心辅佐他,在三年期限满后,我绝不强留你!” 南陵温知道这便是自己活下去的机会,赶紧点头表示愿意。 接下来便是野利仁荣的问话: “岁币之事,你应该已谋划很久,想必对于高昌国内的议论,已有解决的办法了?” 南陵温笑着说:“天大王果然不同凡响,其实只要削减的是王室的开销,高昌老百姓们肯定会拍手称快,本来他们就对特权贵族们多有不满!” 野利仁荣说:“你这是在仿造宋、辽的澶渊之盟,当年也是用削减皇室开销这套说辞,所以百姓们都不觉得有屈辱,不过从事实上看,早已经转嫁到平民身上了!” 南陵温有些佩服的说: “天大王能找出我计谋出处,真博闻强识者也!” 见对方一直恭维自己,野利仁荣笑着回应:“你也学到了精髓!” 这是个一语双关,既肯定南陵温谋划的周全,又暗示自己知道对方在吹捧。 对于李元昊来说,见到野利仁荣在反复肯定南陵温,他也不再有所保留,直接说出了内心的愿景: “汉院的建设主要还是以野利仁荣为主,南陵温就负责把国库搞充盈,尤其解决掉物资短缺的问题!” 南陵温回答:“微臣一定不负大王的殷切盼望!” 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安排太过突兀,李元昊还破天荒的进行了解释: “朕是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世人皆知黑汗国人重商,高昌国则以唐人自居,对汉学造诣颇深,南陵温你兼具两国血脉,肯定有这两方面的天赋!” 南陵温知道古人有血统崇拜,反应到历史事件上,就好比历代君王和名士说起自己身世,都要找一个“能打”的祖先。 例如屈原写给楚王的信,第一句就说自己是帝高阳的后人。 唐朝建立后,立马把老子李耳的着作奉为经典,世间始有《道德经》称呼。 武则天则改大唐为后周,只因她说自己是周王族后人。 再扯远点,武王伐纣时,列出纣王的罪证中,也有重用奴隶,远离贵族(本族血统)一条。 如此的血统崇拜,这在今人看来,肯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当然现实中发生的事,没有这简单,现在人们常说关系少奋斗二十年,思想来源也应该脱胎于此。 不过,李元昊今日的臆断,勉强算歪打正着了。 南陵温未重生前,可是个证券操盘手,转移别人钱的能力首屈一指,相应的对理财的理解,在这个时代肯定能算一流。 南陵温本想就此结束谈话,但他想起了母妃告诉过他的话:得表现出自己的利用价值,不能太自谦。 因此,在李元昊交待完后,他一脸骄傲的说:“对于国家集聚财力之事,我的确有些奇淫技巧。” 李元昊很是满意,他也继续释放自己的诚意: “和没藏讹庞的比武,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叫野利仁荣出面请对方一聚,私下里几杯酒下肚后,说句抱歉的话就行!能屈能伸才是真丈夫!” 南陵温表示了感谢,他自信的回答:“陛下请放宽心,我早已有应对!” 李元昊听完,不再多言。 随后,野利仁荣送他离开了汉院,南陵温则在原地等候,他仔细回想两次与李元昊的对话,在他看来: 此人是个枭雄一般的人物,非常的务实,因此只要自己不去威胁对方的核心利益:皇位,在夏国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一会儿后,野利仁荣折返回来,两人都已收起了笑容。 野利仁荣还未入座,便狠狠的说: “你胆子不小,算计到皇太后身上,我来问问你,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南陵温略带歉意的说:“禀告大王,我这是交的投名状啊!贵国皇帝对我如此客气,肯定是天大王先替我美言了!” 野利仁荣说:“你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又背靠黑汗国,还愁在高昌国内找不到一席之地!说吧,来此地到底为何?” 南陵温说:“我是真心对权谋无兴趣,喜欢自在清静的生活,平日里的爱好便是游玩和读些典籍,这次为何要与皇太后结缘,除了对佛学造诣有自信外!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为了保命!”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