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两个小时后,一老一少出现在京城机场。一辆红旗轿车已经等候在机场,载上二人迅速驶到一个幽静的院子,门口还有两个武警持枪站岗。

经过重重哨卡,红旗轿车径直停在一个外面看起来像是仓库的建筑门口。二人下车进门,偌大的建筑物里,灯火通明,六七个人正围着一辆汽车忙碌着。如果于小扬在现场,一定惊愕得张大嘴巴——这些人围着的汽车正是汉牛集团生产的汉牛9。8。

“顾总,您回来了。”众人看到二人进来,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顾老扫了一眼现场,问道:“怎么,还是没有摸出个道道来?”

“没有。”众人都一个个垂着头,低声答道。

“别着急,慢慢来。”顾老微笑着安慰大家,又看了一眼停放在那里的汉牛9。8,转身走进里面的一间密室。

密室空间不大,只排放着一张长长的桌子。桌子旁边坐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六十出头、头发花白的老者。两个人正在密室里讨论着。

“陈副总理,郭部长,我和小魏回来了。”顾老轻声地说。

“哦,顾老回来了,辛苦了!”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迅速起身,伸出右手迎向顾老。

第48章 暗中调查

顾老连忙伸手相握:“陈副总理日理万机,怎么能让您在这里等我这个老头子啊!”

陈副总理充满敬意地说:“顾老您不顾年老体迈,不远千里赶到汉江市。您这样的汽车专家,永远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顾老苦笑着摆手:“唉,惭愧啊!可叹我顾明锋一辈子只做汽车研究这一件事情,还赶不上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这次我去汉江市,到了汉牛集团公司,全面了解到汉牛9。8智能驾驶、光能驱动、节能环保以及安全防护等各项性能。汉江市委书记向一帆同志还专门借助调研的机会,帮我拍摄了汉牛集团生产车间、检测车间和仓库的场景。真是越研究,越感到自己的差距大。”

被称着郭部长的老者问:“老顾,汉牛汽车的零排放功能是怎么实现的,这种技术我们能不能掌握?”

“汉牛汽车使用的是光能驱动,完全不需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所以它的排放是微乎其微的。同时,汉牛汽车内部就是一个循环系统,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把释放的动能以及排放出来的极少的物质再次运用,内部消化。这种技术别说我国的研究水平还没有达到,放眼全球也不一定有。”顾明锋喝了一口水,又望着陈副总理说:“陈副总理,如果靠我们自行研发来解决汽车尾气产生的雾霾问题,还要走很长的路。我建议,停止我们的研发课题,支持汉牛汽车做大做强。”

原来,密室中的三个人正承担着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雾霾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严重影响到国民的身体健康。通过研究,迅速增长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所以,国务院决定成立了新型汽车研发办公室,由分管科技和工业的陈副总理负责这项工作。陈副总理亲自点将,请已经退休的老工业部长郭长征和汽车专家顾明锋出山,从国内调集汽车、能源、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顶尖人才开展科技攻关,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造成的雾霾问题。

新型汽车研发办公室成立不到半年,顾明锋就得到消息:汉江市的一个山沟沟里平地冒起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生产一款名叫“汉牛9。8”的光能驱动智能驾驶汽车。顾明锋迅速找到汉牛汽车的相关资料,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连续三个昼夜没有合眼。最后,顾明锋找到陈副总理,要求亲自去汉牛汽车集团实地查看。陈副总理也深知事关重大,专门把自己的警卫派给顾明锋,随同他一起到汉江市。

顾明锋从随身携带的密码箱中取出一盘录像带,塞进桌上的录像机,然后摁下播放键。墙上的屏幕出现了汉牛汽车集团的画面。

“你们看,汉牛汽车完全颠覆了现在的生产工艺。没有一个零部件,没有拼装车间,不需要焊接,而是直接生产出成品车。并且,这种生产线的产品合格率为百分之百。这都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远远达不到的。”顾明锋指着电视画面讲解,甚至带着一些激动。

看完画像,三个人都沉默了,密室中一阵寂静。

过了许久,陈副总理问:“外面那辆汉牛汽车,研究得怎么样了?”

郭长征摇摇头:“没有。那帮年轻人都快疯了,整整一个星期,一点儿眉目都没有找到。”

顾明锋心中一动,望着陈副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