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恍┪恼拢�缢�吹摹督�碇尽罚�诶铎衔聪淳∏���埃�垡帐醭删停�鸦葜芎筅车囊帐醭删陀虢�碇鞠啾龋�畹煤茉丁�

然而与宋朝一样,文化越发达,国家越悲催。

而且文化越发达,那是骈文,那是儒学,就越会对数理化产生排斥感,自己这门学问在宋初还能混一混,若放在北宋中期或者南唐,根本就抬不起头。自己凭什么到南唐国子监去担任少监?

他猜想了一会,问:“我想你们国主与群臣大约弄错了,我到南方是有原因的,并不是陛下的宠臣,你们将我请去,不会对陛下产生任何打击,就是产生了打击,对你们南唐也是有祸无福。”

想不通,只想出一条理由。自己南下用意不能对韩熙载说,想来南唐也刺探不到这么机密的情报,看到自己居然官拜巡察使,以为自己父亲与赵匡胤有什么过命的交情,这才拜授此职,只要自己去了南唐,那影响会很大。

但若这样想,那就错了。

韩熙载摇头:“非是,此乃潘舍人之意。”

“潘佑?”南唐的事宋九不是很清楚,然而对潘佑有点熟悉,在一本架空小说里说潘佑是潘美的哥哥,因此再问潘惟固,又让潘惟固训了一通,姓潘的人不要太多,难道姓潘就是我父亲兄弟!他是幽州人,我父亲是大名人,有何干系?

宋九捏着鼻子不能作声。

实际真相是宋九自建造高炉时南唐就密切注视,若真是造出虹桥或者玻璃就那么一回事,这个时代钢铁太重要了。小的情报刺探不到,大的情报还是能听到的。

南唐于是派人注意。

然后就听到宝石的事。

南唐最巅峰时疆域不小,包括整个淮北,以及湖北东部,福建大部,甚至包括湖南,经济又发达,许多番商带来奇货与唐人交易。现在不行了,压缩到常州以西,仅有苏南部分与皖南以及江西与福建部分地区。

与后来北宋无比的相似,内困外忧之下,商业经济却十分发达,以至大量使用钱币交易,不得不铸造铁币代替。然而李煜显然不能说是一个太好的皇帝,用费比较奢侈,在他带动下,许多大臣铺张浪费,国家用费大,再加上时不时交宋朝大量贡品与金银,国家经济十分紧张。潘佑一直想发起改革,并且他是宋朝立国以后的第一个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就借用了他一些措施。现在潘佑未动手,有了朦胧的想法。得到宋九,就等于得到宋九的那些钢铁技术。至于算术的什么,并没有放在心上。

于是苦劝李煜,派人找了找,南唐比宋朝富裕,还真找到了两颗。两颗宝石是弄不来宋九的,又加了一个国子监少府监之职用来诱惑。并且也非是宋九所想的那样,他们也打听到宋朝对宋九也没有多重视,不然也不敢招揽。宝石为饵,官职是砝码,再让韩熙载亲自来鼓说,以表诚意。不仅是钢铁,他们也想得到火药。

韩熙载不会将内幕说出,额首。

宋九忽然大笑。

别人不知道,这个潘佑似乎还真知道一点,后来因为是北人,被李煜干掉了,于是说:“韩学士,潘佑提议,你前来,你们都是北人,有没有中一些人的诡计!”

两个侍卫终于放下心,不由卟哧乐了。

遇到了这个货,韩熙载也怂了,他说道:“国主让我来就是为了表达诚意,有何诡计!”

“韩学士,说实话,这两块石头我是想要,对我有些作用,对你们来说,它只是石头,要么算是宝石吧,价值几十贯钱的宝石。用上也许值价,用不上仅是几十贯钱。再说国子监少监,我朝乃是泱泱大国,陛下亲自留你,你是北人,都不愿意留下,返回江南。我虽没有妻儿,也有亲人,她们地位不亚于父母妻儿。我又怎可能为了一些富贵,抛弃国家,抛弃亲人,前去你们唐国?”

实际去了南唐,发财机会更多,毕竟南唐的经济基础比宋朝好。宋九还知道南唐国子监就在朱雀桥北,依靠着秦淮河,风景也不错。但不能去,现在去了,不知道这个少监背后有什么故事,就是没有故事,十年后曹彬大军一到,自己只有掉脑袋的份!

给国子监正监自己也不会去!

韩熙载没有再劝,甚至他本身都不想来。

宋九答应了,他会瞧不起,而且只十九岁,侥幸随西方的老师学了一些奇技怪学,让朝廷掏去,早晚会被打压下去,会有十九岁的少监吗?甚至下场会很惨。

若不来,自己劝也没有用。

而且他心思越来越淡,为了避祸,几乎快成了大隐于朝,更不想多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