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转了转,天色日暮,两人回去。

……

赵匡胤无功而返,赵普没有错,相反,他的威望更高。我说不能打,皇上不听,吃亏在眼前,死了许多兵士不说,国家财政也出现严重亏空,数十州百姓不得休息。

这是往阴暗处想,往光明处想就是打下太原后,还会发生许多后续的事,例如契丹会不会甘心,不会甘心,两国必然开战。幽云十六州是中原大门,握在契丹人手中,许多将领不甘心。但它又是契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了它,契丹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遇到大寒天气,因为牲畜大量冻死,一半百姓也会活活饿死。那么两国必然大打特打,直到一方彻底低头认输。他的先南后北政策基本是完蛋了!

结果让赵普十分满意。

大军浩浩荡荡地返朝,宋九是先回来的,他那摊子事多,书院也等着教材,请求赵匡胤,那时大军在后撤,后勤不那么紧张。因此特准他先回来。

宋九到家快二十天,大军人马才返回京城。

赵普刚到家就发现了不对,原因很简单,上门前来奉承的人少了,人呢,派人暗中一查,全部跑到开封府去。

哎呀不好,这一走不是短时间,来回六个多月,全让赵匡义挖了墙脚。

论手段,赵匡义现在还干不过他,但赵匡义有一门优点,那就是与他大哥很相似,生活不是那么奢侈,即便奢侈,也是做一样子,给他大哥看的,我安心地做一个富贵王。

包括从玉苹手上得到的两千多两金子,这几个月内全部撒了下去。于是人心一点一滴被赵匡义收买。

再到上早朝,更察觉到不对,许多官员对赵匡义点头哈腰,对他这个宰相不冷不热。这还不算,他的心腹赵逢因为办差不力,加上又劳累,回到京城就病倒了,不能担任官职理事。赵普茫然地看着这一切,不知如何办。

他思来反去,肯定要反击,但不能针对这所有叛变的中下层官员,那样打击面太大,赵匡胤也不容许他这样来。然而不用打击那么多人,只要打击一人足矣。

符彦卿!

这个会非常非常的难啃。

于是赵普病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 比较

宋朝离了赵普照样能转动,并且未必会转得差。

八月初一,赵匡胤来到赵普家,先是看了看,赵普宅子华丽到了极点,比皇宫还要华丽。这是赵匡胤默许的,因此略扫一眼,迅速将赵普妻子虚扶起来道:“嫂嫂,何须大礼。”

径直来到后面,赵普从床上起来见礼,赵匡胤说道:“则平,病可康否?”

“陛下,北行让老臣吃了一些辛苦,有劳陛下牵挂。”

“则平,这一行朕思虑欠佳,唉,事情都过去了,就别再提啦。”

等于是变相地向赵普认错,赵普于是不提,又说道:“陛下,老臣近来听从陛下之言,卧于床上读了一些书,尝读到唐朝立国之史,唐朝国家未稳之时,一度向突厥人称臣,此乃我朝之鉴也,想要国家强盛,必须先和契丹,徐伐汉唐,几年后经过治理,国家富强,何止太原,幽云十六州也能收复回来。此乃国之上策。若此时与契丹人交恶,南北受敌,腹背夹攻,国家有危矣。”

他说了唐朝的事,可唐朝有没有将幽州交给突厥,一统天下花了几年,向大漠用兵又用了几年时间。况且前面还有一个隋朝,隋文帝内外环境远比宋朝恶劣,若说军事才能也未必及赵匡胤,然而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但赵普这种小富即安的做法最大好处就是稳,从内心深处,无论是五千破十万,或是两千破两万。都非是赵匡胤想要的战争,变数太大。赵匡胤很不喜。

“契丹未必愿意同我们和谈。”

“那也未必,原先那个辽主已死。新主继位,策略也许会改变。”

“再看看吧。则平,你以为南汉如何?”

“南汉可伐,”赵普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才对嘛,打什么太原,飞快地从书房里拿出一张地图,赵匡胤无语,奶奶的。你这也叫病啊。他怎么生病的,赵匡胤知道。但不能明说出来,摆手道:“你不用说,朕心里面清楚,你说能不能伐?”

“陛下,今年大战方过,老臣以为若伐最好是来年。”

“好,就来年,今天你陪朕去书院看一看。”

赵普不能拒绝。谁让自己刚才乐得能跑的,于是说道:“陛下,老臣有一句话要说,书院越来越重要。老臣以前做过一次统计,朝廷一共用了一百几十名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