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1/4页)

想做手表那是不可能的,与以前一样,大型事物想要成功很困难,微型事物想要成功,同样困难。至今想缩小钢轴承,使之量产化的难关还没有攻克。

挂钟正好是不大不小,不过许多器械同样是手工打造,成本极高,出来的是一个样品。

量产还早,更堆砌了无数钱帛下去,但有了样品,就有了改进方向,不怕成本高,这玩意儿出来,无论成本有多高,也能卖上价格。

它是计时的,于是第一个献给了赵匡胤。

这东西很稀奇,引起许多大臣的围观。宋九认为南唐容易拿下,但其他人不是这样认为,那一年的寿春惨战,至今让宋朝君臣记忆犹新。李煜虽昏庸,但不残暴,只要两个寿春城一出,契丹与北汉伺机而动,南唐就不易收服了,甚至还能为吴越提供一个榜样,后果堪忧。所以兵未发,赵匡义上书说开封诸司清空各狱,没有一个留囚,也就是想图一个好兆头。这也是一个好兆头,赵匡胤赏赐一千金,五千匹帛。太监将金帛送到宋家,宋九瞠目结舌,我要钱干嘛?

太监刚走不久,一个仆人持着名刺来到宋家,卢多逊邀请宋九于顺店一叙。两人交情不大深,卢多逊的地位,不可能来宋九家拜访的,那叫失仪,会遭大臣弹劾的。但也休想连赵普也不害怕的宋九到他家拜访,而且也不便交往,因此想了一个持中办法,于顺店一叙。

宋九狐疑,他对卢多逊没有抱恶感,也没有抱好感,等于是不相交集,而且此人如今尊贵无比,找自己相叙何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章 卢宋会(下)

宋九犹豫不决。

似乎史书将卢多逊抹得很黑,这不要紧,张汤王安石等名臣,同样让史册抹得不成样子。并且宋九这时也隐隐知道原因了,倒不是赵普死了很多年影响还在,实际原因真的很简单,宋朝文臣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多是赵普窜夺出来的,文人们会怎么想?

加上宋朝文人颠倒黑白的精神,可以想像,若是宋九不使宋朝政策做出改变的话,顺着历史原迹行驶,以后雷德骧、赵玭、苏晓、以及自己与卢多逊,这些赵普的政敌,恐怕还会被抹黑。

这个无所谓了。

公道自在人心,无论怎么抹杀,历史终会被揭晓真相。

但与雷德骧他们不同,卢多逊下场很惨,宋九现在想不明白,是赵普弄的,还是卢多逊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这种猜疑让他不敢与卢多逊走得太近。

潘怜儿在边上低声说道:“官人,还是去会一会吧,多一个朋友比敌人好,卢多逊如日中天,连父亲大人都让他五分,官人再也不能多这样一个敌人。”

宋九想了想也是。

其实若是做得好,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见,薛居正楚昭辅等人都老了,卢多逊与宋九皆是宋朝重要的后起之秀,若是两人洽谈甚欢,那么这次会见能铭载史册,甚至能改变宋朝的命运,使宋朝不再过份的重文黜武。但因为两人各怀心,使这次会面效果大失成色,所谈的。都上不了台面。

宋九去了,但只是一会儿就回来了。

潘怜儿奇怪。宋九道:“无他,河北。”

“河北不行啊。不仅有赵承宗,还有其他许多衙内……”潘怜儿担忧地说。

这个衙内颇让人头痛,赵承宗一度与诸衙内欲对河洲动手,实际要的也是技术与利润,也不敢将河洲真正吞下来。赵匡义宣布了河北几条,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善待仆役,交纳商税。因柴宗训之死,赵匡义产生误判。没敢继续动手,赵普下去,临走说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话,赵匡义还想继续装低调,因此没有落井下石。倒是史珪不分青红皂白的动了手,但主要是针对河洲的。真正动手的还是宋九,可外人也想不出来,这个动手比较隐晦,并没有公开针对河北。除了种种原因。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河北衙内太多,怕将所有衙内逼急了。

宋九也说了衙内。

卢多逊说道:“九郎,正是衙内啊。这些衙内牵扯了许多关系,某人城府太深,手腕高趣。有这个关系在,说不定某天就利用它又会陛下所用。一旦卷土重来,你我休矣。”

他的确很担心。天宝时的赵普打压政敌手段太凶悍了。赵普下台,卢多逊与宋九居功甚伟,一旦他卷土重来,卢宋二人是重点报复对象。

宋九不是太担心,但说一点担心没有,那也不对。但宋九迟疑地说了一句:“皇上啊……”

河北产业弊病很多,赵匡胤不是不知道,为何赵普下去一年多,还继续屹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