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不会吧……”

“未必,也许他猜测出一些,但不想卷入。除非他真要做圣人。于是我喊他前去,让他看一看,以免他多嘴多舌。”

“二大王真是良苦用心哪。”

“无奈也,权争是一回事,治国是另一回事,但看朝堂大臣,我至今还没有想到能代替赵普之人。”赵匡义叹息一声,虽与赵普斗得你死我活,也不得不承认治理国事上赵普的能力,拍了拍衣服说道:“我们一道进宫吧,还有,自此以后,我与皇兄必然有生疏了,你说话时一定要小心,勿让皇兄看出来,否则你会死无葬身之地。”

“奴婢知晓。”

赵匡义看到他眼中还有些担心,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你不用害怕,皇兄非是唐太宗,我更非是孟昶柴宗训,就是唐太宗弑兄杀弟,也是李建成他们先下手在先,唐太宗动手在后,我一不谋反,二无十恶大罪,相反的这些年京畿安定,我多少也有些功劳,皇兄如何对我动手?”

可能赵大会起用某人再次来一个平衡术,然而让赵大杀死赵二,那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如此,赵二吃定了赵大!

……

“崔翁翁,你起来吧。”宋九道。

“宋候……”

“崔老翁,御史台都断了案子,我非是官员,就是官员,也无权翻案。你让我奈何?”宋九道。他眼前又浮现出那具美艳的尸体,赵匡义一箭就射穿了徐氏胸口,宋九不惊讶于他的箭术与武艺,论此,另一个太宗胜过他十倍百倍,而是惊讶于赵匡义的果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赵匡义必杀徐氏,可偏偏连自己也在场了。

宋九害怕赵匡胤牵怒于自己,回到家中后,连忙将崔老汉送到客栈。想要申冤可以,又告诉他闻鼓院在何处,给了一些钱帛,你自己儿打官司去。事实他也不能过份参与,他一非官,二更非相关的狱官,不要说国舅的案子,就是普通的冤案,过份过问了,赵匡胤也不会开心。

崔老汉于是跑到闻鼓院击鼓鸣冤,听到案情,御史台亲自过问。但他们与宋九一样的话,你证据呢?

让崔老汉哪里寻到证据,但反过来说,那么要官府还有何用?

宋九能说,他现在不是官员,没有证据就不能主动参与插足,御史台的官员不能说。

但怎么办,得找借口。

崔老汉没证据,御史台官员又将他送回客栈,让他等消息。过了好些天后,御史台官员将他召唤过去,对他说你女儿死因知道了,不是王继勋吃掉的,那是街坊的谣传,你如何当真呢。但死是死掉了,是病死的,王府管事还派人买来棺木好生下葬,国舅一点儿也不知道,官员过去查问他才清楚,刻意还送了五十缗钱给你做补偿,若是你思念女儿,王府会派人将棺木挖出来,归还给你。

崔老汉如何相信,回来又求宋九做主。

王继勋吃人,宋九无法忍受,可这时他让赵匡义吓着,哪里敢插足,就是插足,也不能公开插足。

崔老汉只是哭。

宋九又说道:“崔翁翁,这样吧,我派人将你家人接到河洲来做工,再给你安排一栋房屋,洛阳是不能再呆了,你来告状,是真的,国舅也不会放过你,是误会了,国舅更不会放过你。”

崔老汉还是哭,郭大在边上大喝道:“崔翁翁,你别不识好歹,就这样九郎已被你拖下水,国舅那么臭的名声,你还将女儿卖到他府上,如今你害死了女儿不够,还想害死九郎?”

这才将他打发下去。

宋九做得是不够,可他能力有限。而且又是在洛阳,焦继勋马上就与王继勋成为亲戚了,他无法下手。

郭大将此人带到河洲。

潘怜儿问:“官人,陛下知不知道?”

“不大好说,估计不知道吧,知道了肯定不会纵许王继勋如此猖獗。”

“官人真奇怪,那个花蕊夫人死了,京城没有一人传言,就象从来没此人一样。”

“不敢说啊。”

“这个女子心太野。”

“若是心不野,早就被陛下收入宫中,正是她心太野,陛下犹豫不决,心不怕野,但有能力匹配,武则天心也野,即便以她的手段,忍受了多少年。与武则天相比,徐氏差得太远。”

“反正我不喜之。”

“平安是福,要那么多权利干嘛?咱们少钱用吗,少房屋住吗?”

宋九看到徐氏之死,越发对权利看得淡。不过不久就传来一个恶噩,崔家老汉看到无处诉冤,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