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铱床簧纤尉牛�蛘咚尉盼�文敲闯俨磐�恕捌咔浴薄�

宋九问:“丈母,丈人什么时候回来?”

不大好说,若是赵匡胤想留他们弹压江南,说不定又要呆上一段时间,若认为江南没有大问题,马上就能召回来。田氏在城内,消息灵通,因此问一问。

“老身听闻皇上即将下旨宣曹将军与你丈人一道率军回京,不过老身担心在京城时间不会太长,陛下又让我们去汉中。”

“去汉中未必,怕是接下来攻打太原。”宋九道。

邸报上说曹彬进入金陵城后,申严禁暴之令,士大夫保全者甚众,又派军法官大搜于军,没有搜出一个兵士敢匿人妻子,这才没有搜下去。然后让文臣许仲宣按籍检视,曹彬一概不问,攻伐是武将的事,治理交给文臣,因此这一行征伐虽慢,中间险象环生,也花了更多的钱帛粮草物资,但没有作孽,为接下来治理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这是邸报上说法,潘美在家中里还提到一件事,曹彬临行前,赵匡胤曾许诺,等到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想一想官拜宰相,又兼领着节度使,那几乎是武将荣誉的巅峰。

进入金陵城,将李煜捉住后,潘美贺。曹彬说道:“不然,此行能成乃是仗着天威,遵庙谟,我有何功,况且使相极品之职。”

潘美还不大相信,曹彬又说道:“太原未平尔。”

老曹心胸很广大,可未必了,这一行他暴露出许多缺点,特别是皖江口一战,险之又险,若那个南风继续刮,朱令赟成功突破皖江口,直下采石矶,战况又是另外一种情问。赵匡义也许会用他,但精通军事的赵匡胤不可能会继续以他为主帅,北汉弱小,可背后有一个庞然大物!因此接下来只能用潘美,要么赵匡胤再次亲征。

“还要打啊?”

“北汉未复,何来大一统之说?”

“若那样,岂不是还有燕云,还有吐蕃……”

“丈母。燕云就足矣了,吐蕃太远。又没有危害。这个你不用操心了,自由皇上考虑。”

他们在说话。潘怜儿在发果子,潘惟正过来抢,潘怜儿敲他的脑袋:“你都是大人了,马上就要成亲,还好吃。”

看着这和协的一家子,田氏又快乐的微笑。

宋九说道:“丈母,我还要去一趟皇宫。”

“去皇宫?”

“献冶铜技术,”宋九道。去年冬天南方传来捷报,蔗糖可以实际推广了。并且托驿使带回几百斤白糖,不是卖的,都送人了。这不代表着技术成熟,可能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在试验室里找不出来,因此先进行小规模的投产,再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大约会花费两年,那时候技术基本能成熟。那时不仅能大规模上蔗糖,还会产生许多连带技术,包括改进硫酸的制造方法,包括一系列的结晶沉淀等相关的技术。最终这一系列的技术一起起来。整个工业就会产生彻底的脱变。

若是变在农业,味道差不多,选种。小田种植,推广到大田。

但冶铜技术还逊色一筹。准确地说现在就进行小规模的实产还有些早,这个只能宋九一人清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赵匡义叮嘱过自己,最好抢在南唐捷报传来,将冶铜技术交上来,来个喜上加喜。

赵匡义有这个心,宋九也想它早点成功,最好连纺织机械也研究成功,但不是想就能实现的,捷报传来,马上李煜就要带到京城了,宋九不得不提前交上去。

也不大碍事,先来一个小规模的投产,会找出更多的问题,大不了国家会浪费许多钱帛,可除了宋九,谁人知道?

宋九还想与赵匡胤来一个私下的交易。

再者是挂钟,如今改了名字,开宝仪,不伦不类的名字,开宝仪同样有很多问题,但能作为一件商品销售了,反正好与坏,无一人知道,投入许多钱帛,也培训了一些工匠,打造了许多零件,宋九听从赵匡义的吩咐,一直没有组装销售,别人同样也不清楚,于是又将早期打造的零件毁去,打了毁,毁了打。虽技术进一步提高,工匠手艺也渐渐熟练,但这个浪费太大,也到了销售的时间。

因此宋九打算先行将这个技术交上去。

田氏不大懂,道:“那也好,这是正事儿。”

大的道理她不懂,但基本的还懂,国家缺钱用,以至下令铜钱不得过江,以前仅是南汉与湖南,如今南唐收回来,还能让铜钱不过江?

她忽然想起来道:“陛下曾承诺给你一个国公之爵。”

“丈母,国公之爵无所谓,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