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 (第1/4页)

这里将建设二十五个堡砦,全部建设在横山要道上,死死地将横山抢在西夏崛起前控制起来。

其实这里都有道路,不过许多是羊肠小道,现在用火药强行拓宽。

堡砦又分成两种,一种是军方专用堡砦,不对外开门,只放行人通过与征相关的商税。还有一种是军民两用堡砦,它的规模稍大,一分两城,内城放物资储粮武器,不对外开放,外城设民居,客栈,供商旅休息。

同时堡砦外划出部分土地用作屯田,减少朝廷的供给,让它自给自足。一些比较忠诚的地区,开拓一些小型牧场,半牧半圈养,饲养战马,同时训练一支支骑兵,以备未来讨伐契丹。

其次严禁各部反叛,忠于朝廷的每年都会有些赏赐,也会享受朝廷种种待遇,甚至扶持他们参与羊毛商路中获利。但不忠于朝廷的,那就什么也没有了。一旦辨别反叛部族,不但准备征剿,而明令各商人不得与他们往来贸易,否则以谋反罪论处。

曹光实苦笑,这个小宋九,要干嘛啊,值得吗?

实际原先宋九计划更庞大,不是五十五个堡砦,而是八十个堡砦,增驻五十营官兵,同时兴修的时候不是现在的三年时间,而是一年时间,朝廷动用数百万缗钱帛,发运陕西五万百姓,半工半役方式,一年之内将这些堡砦与道路一起修建起来。

甚至还有拉拢折王两家配合朝廷剿灭李继迁。

又开出一万两银子,一万匹绢,两万斤茶叶的代价,赏赐李继迁的人头。

多不多?

一点也不多,以后朝廷要为西北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边境上开的堡砦不知凡几,所用的钱帛更是不知凡几。

再公开放开一部分青盐,准备青盐在邠坊丹三州以北地区流通,让西北各族得以进一步的谋利。

但让赵匡义否决了。

宋九也没有办法,现在看不到后面的,任谁都感到宋九是小题大作了。若无他精心的调查,找出原因所在,又有羊毛商路,恐怕连曹光实手中的诏书,赵匡义也不会同意。

除了这道诏书,还有宋九的堂帖,让曹光实务必执行,勿得松懈。

曹光实心中嘀咕道,这是什么呀,难道这个宋九自高梁河一役后,成了惊弓之鸟?(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交锋(上)

京城也彼上一层银装。

宋九安静地看着一份奏报。

西北诸举措还不能让他满意,不过基本都同意了,一旦落实,整个西北中北部地区会形成一道比较松散的链式防御体系。

若再严密一点,那么李继迁都失去了蹦达的空间。现在还有让他蹦达的空间,不过很是狭小。甚至因为种种拉拢分化手段,他的生存土壤,崛起的空间也严重缩水。

可能还会出事,但相信不会出大事。

宋九又将视线放在军队建设与北方上。

先是接到石普的情报,宋九感到惋惜,但这是必然,若是乌玄明本领再强大一点,再崛起起来,如完颜阿骨打那样打败了辽国,难道他们不会觊觎中原?

还会。

至于恩情,有几人会报恩?

骄傲起来的乌玄明如何是耶律休哥对手,因此写了一封信给乌玄明,让他谦虚,特别是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现在主要任务不是拓展地盘,而是将后方巩固起来,诸族凝聚。这封信要到明年才能到乌玄明手中了。

然而宋九并不抱多大希望,只希望乌玄明能抵抗一个十年八年吧。

宋九又接到一封奏报,契丹想乘丰州不备,派出大军袭击丰州,被王承美击败,破其万余众,斩首两千余人,抓获其天德节度使萧太,获羊马兵器无数,挟此役之威,丰州北部地区属于契丹的日利、月益、没细、兀瑶等十一族七万余帐内附。

这又是一场大捷。

这一战中出了一个女英雄,杨业的二姨子。佘太君的二妹,折二。她与丈夫此战**同上了前线,在她的带领下。丰州将士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瞬间就将敌人击败,追了数百里。在史上因为她的英勇,宋真宗还刻意让她进京城觐见,赏赐她正式的官职,每月拿五万钱俸禄……

不过宋九却在苦思。

若是利用得好,那将是一个好事儿,七万余帐,可以会使王家增三四万精兵。南可以协助朝廷灭李继迁,北可以成为攻打契丹的一支劲旅。

但不是那么一回事。

它属于家族武装的胜利,与朝廷关系不大。这一条就象后来的宋仁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