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 (第1/4页)

耶律休哥终于露出他凶狠的牙齿。

因为曹彬被耶律休哥骚扰得不厌其烦,将许多粮草与辎重放在了岐沟关,大军快速前行抵达涿州。应当来说,也没有做错,放在岐沟关,不是在雄州,离涿州不远,可以随时派出军队护送。而且几十万兵马抵达涿州,涿州城也容纳不下。

然而就是这样,还让耶律休哥将粮道切断了。

就连曹彬派出五十个去后方的信使。只有两人平安返回。

要出大事了。

“报!”一名轻骑匆匆闯入中军大帐,翻身下马喊道。

“报,辽国太后与皇帝御驾已到达驼罗口(北京南口镇附近),有兵十万。”

“报,辽军于此休息两天,养精蓄锐,同时还有后方大军源源不断赶来。”

一干主将与主帅正在商议怎么办呢,听到斥候冒死打探回来的情报,全部呆住了。

就是来了十万辽军,兵力仍不及宋军多。两国交战以来。宋军也曾多次以少胜多。但情况不同的。这是在涿州,辽军保家卫国,士气高昂。御驾亲征,将士会更加踊跃。要命的是在等候后方陆续赶来的援兵时。先期来的军队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再看宋军呢?

如宋九所说。一路折腾,人困马乏,士气低落。

然后看地形。从涿州到岐沟关不是太远,两三程路,然而这一行,带着许多辎重,粮草,以及大量未经训练的民夫,一天又能行多少里路?

驼罗口离高梁河之战耶律斜轸驻军的得胜口不远,是通向北地的燕山咽喉之一,不要说从涿州平安撤到后方,就是撤到岐沟关之前,可能辽军就追上来了。

崔彦进怒道:“这支军队跑死的了。”

他是怪罪曹彬,若不是曹彬失误,丢失了粮草,再撤回雄州就食。然后从雄州万分艰难地花了二十多天重新来到涿州,导致上下疲惫不堪,就是凭借手中的兵力,还有一战之力的,现在战个屁啊。

崔彦进又说道:“宋相公,俺们听你的。”

曹彬不行,得换人上来,当然他不会让自己上的,于是提议让宋九上位,力挽狂澜。

宋九苦笑道:“大家同心齐力吧。”

这时候谁来决策,事后谁就会倒霉。不过崔彦进也不是有意想坑宋九,之前宋九种种预测,让崔彦进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

宋九同样不是不敢担当,但到了病入膏荒的地步,不要说是他了,恐怕他与耶律休哥换位,耶律休哥都没有好办法。

但如崔彦进所说的,若是大败,不是辽军将宋军击败的,而是让曹彬生生将这几十万兵马折腾败的。

“诸位,局势危急,还是放下成见吧。”宋九又说道。

大帐里一片安静,雨却越下越在,渐成滂沱之势。

大家看着外面瓢泼大雨,忽然眼睛露出喜色。

撤退的好时间啊。

这一把大雨下着,辽国骑兵与弓箭威力将会严重地下降。

可是没有一人说出口。

这一退,意味着赵匡义制订的计划全部失败了,谁提谁要承担责任的。

最后曹彬叹了一口气,说道:“撤吧。”

然后又说道:“传令三军,因为辽军骚扰后方,军中粮食不多,撤回岐沟关。”

没有一个大将吭声。

这恐怕是曹彬到军中唯一做对的事,第一个说缺粮撤兵,而非是畏战撤兵,到时候朝廷不大好怪罪。其次以缺粮撤兵,下面士兵不知道真相,那么就不会慌乱,不然辽军还未到呢,三军一起乱了,几十万大军一乱,谁都收拾不起来,那将是不战而自溃。这个责任谁都不敢承担。

曹彬又看着卢斌,说道:“卢将军,我分给你一万将士,你守在涿州城吧。”

卢斌傻了眼,立即说道:“涿州深在北境,外无援兵,内无资粮,丁籍残失,守之无利,今若还师,必须结阵而去,以一阵之役,比于固守,其利百矣。”

咱也不傻,涿州顶在尖角上,孤军在此,如何防守?

曹彬不敢强行下令,不然卢斌吵将起来,消息传入军中,后果就严重了。于是想了想,让卢斌带着城中的百姓,从狼山向宋朝方向转移。

主意似乎不错,高梁河一役中,宋九下令,将涿州百姓掳掠不少带回了宋朝,未必从此这些人走向幸福的道路,这些年两国交战,辽国百姓苦了,河北河东百姓也苦了。但那次还有一些百姓未带走,后来辽国也不可能默视这么大地区空荡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