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 (第1/4页)

视妻妾似脱屣,恨不能离世绝俗,追踪羡门、王乔,必不学秦皇汉武,作离宫别馆,取良家子以充其中,贻万代讥议。”

李昉同样哭笑不得,说道:“陛下俭仆,中外所知,臣等家人蒙承皇后召见,备见宫闱简约,程微贱,动辄狂言,宜黜削以惩妄言。”

赵匡义道:“朕说过不以言而罪人,但念程不知尔,怪罪。”

不以言而罪人,那就果断放大炮吧。

宋九离开枢密院,西府剩下王显,张逊,寇温。

实际离开西府时,宋九隐隐感到有些儿不大好,然而在后世寇准名气太大了。自己又指导了很长一段时间,相信应当没事吧,于是没有再多想,便离开京城。

但问题就来了。

宋九在,以宋九为首。

宋九不在,那么就以王显为首。

以前宋九在,王显纯是打酱油的,况且还有一个张齐贤辅助,如今宋九走了,张齐贤去了东府。难道王显再将事务交给才三十出头的小寇吗?

于是硬着头皮处理事务。

本来他才能不行,又打了那么多年游手好闲的酱油,怎能处理好事务?

若是宋九在,我是枢密副使了,上司没有做好,那就委婉的辅助吧,这样大家你好我好。

然而寇准就不行了。

宋九在,他深受宋九之恩,都敢抢权利抢着做事,况且是王显。

于是天天大嘴巴乱喷,喷得王显十分难受,怎么着,俺还是你上司呢。

两人先是在西府吵,吵来吵去吵到赵匡义哪里。

寇准索性挑明了说,你是西府首相,但没有才能,尸位素餐,何德何能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十年时间!

真相是不是如此呢?

能说王显没有能力,有能力,他领兵作战那是一流名将,然而到了西府处理军中大政就不行了。是人才,没有用对地方。但在西府有没有作用?有,宋九在他是很好的挡箭牌,因为西府权利被宋九得到加强,王显是赵匡义府上的人,有他在,赵匡义永远就会对西府放心。而且王显也自觉,从来不与谁去争功劳。

就象张宏与温仲舒,若是让宋九选择,宁肯愿张宏留下,也不愿留一个温仲舒。他们才能差了,但省事儿,大不了自己多担待一份。象温仲舒噬恩人,宋九能不能提防?

宋九下去,暂时赵匡义也未想通这个关节。两人论理,是王显的错。于是赵匡义责怪王显,王显不服气啊。俺凭什么让一个毛头小子,又是下司天天训话,于是百般狡辨,赵匡义无辄了,王同志,你下去吧。

寇准赶走了王显,然后回顾,不行啊,还有一个人呆在俺上头呢。

张逊。

他也算是半个晋王府旧人。能力比王显稍强一点,当然,肯定不及寇准。

呆俺上面可以,但你得有本事呆俺上面。

然而以小寇的性格,时间久了,宋九也没有本领呆在他上面,除非宋九一步步地退让。

张逊也不服气啊,你这个大嘴巴弄下去王显还不够,还想将俺弄下去啊。于是两人奏事,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最后水火不容。

赵匡义不由地头痛。

倒底得用谁啊?

想来想去,还是用小寇吧。若用小寇,那么就得罢免张逊。

张逊气得怒火冲天。

但他不是王显,王显虽有错。但为人操守还可以,争也是在份上争。不会用阴谋诡计。

这天,寇准与温仲舒骑马同行。整件事当中温仲舒一直站在暗处,然而暗中是与小寇联手的,西府宰执,王显,张逊,寇准与温仲舒,只有王张二人下去,他才能上位。

然而不用他出面,由小寇这门大炮足矣,他呆在暗处尽管等待好处就是了。

张逊也清楚。

寇温出行,万众瞩目,忽然一个大汉窜出来,拦住他们的马,山呼万岁。

寇温一个是大炮,一门有才智的桀骜不驯的大炮,一个是阴阳怪气有心术有智数的心机深沉心狠手辣之辈,都是不好惹的家伙。

然而这个万岁生生将两人喊傻了。

等他们反应过来,这个大汉喊过了万岁,早不知窜到哪里去。

可能要出事了,两人阴着脸回家。

第二天,右羽林大将军,张逊昔日在赵匡义府上的旧友王宾上奏,陛下,有百姓迎准马首呼万岁。

赵匡义恼了,你做了万岁,那俺成了什么?

他便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