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部分 (第1/4页)

然而宋九说了,赵匡义便收回了这个想法。

因此又说道:“宋公言不能再用兵,朕也听取了,然每当想起,心中也十分惆怅。这样的良机并不多啊。不过朕亦不想子民饱受创伤……”

“陛下英明。”

大多数人附和。

不过吕蒙正等少数人同样很是惆怅,若是让他们站在宋九的角度。如何选?

如果不是考虑到百姓。乘势再刮一场风,很可能就会建下奇功伟业,名垂青史,然而放弃了。

但宋九没有这种后悔。

古胜州神武军飞狐军建制,这三个要地要么是群蕃杂居的凶悍场所,要么就是易守难攻的山区。加上诸多高大坚固的砦堡关卡竖起,边境从地形上已占据有利的位置。

一些军事改革落实,军队会变得更强大。

连番大捷,以及政策舆论风向的改变。宋朝不会象史上那样重文黜武,渐渐内取保守。

西北安定,再无西夏这个隐患。

即便不催毁幽州数州城,掳走近半百姓,宋辽强弱之势已经开始互换了。

与张齐贤交接后,宋九带着家人迅速返回京城。

快要到京城了。

大苏兴奋地问:“官人,这一回朝廷得封你什么官职啊?”

“重要吗?”

窅娘抿起小嘴乐。

小苏道:“应当是真正的首相吧。”

宋九至今未担任真正的首相,成了宋朝一大风景与奇闻。

“见好就收吧。”

“谁敢对官人不利?”

宋九摇头。

莫要小看了这些人。如史上的小寇,澶渊之盟后,功劳大不大?肯定比自己大吧。然而不谦虚,于是上上下下。不过这个小寇现在还未成长起来吧。

寇准一度的折腾,让宋九有些火大。

然而他还没有看到小寇的性格,认为他未成长起来,就象吕蒙正,第一次为首相,虽还行,多少也有些不称职。然而现在担任首相了,赫然有名相风采。

小寇如何,他迟早会领略到其滋味。

大小苏不会想那么多,她们幸福满满,昔日潘家陪嫁诸女,都让宋九送人了。只有她们爱慕宋九才华,东不成西不就,一直到陪玉苹去辽国。这一生以为再也不能回来了,没成想不但回来了,还得偿心愿。

这让她们很开心,左右搂着宋九胳膊紧紧不放。

终于回京城了。

尽管宋九很低调,然而京城百姓听闻他回来,还是夹道欢迎。无数百姓涌过来,高呼宋公。

宋九无奈,立即去中书述职。

赵匡义却率领群臣迎到了宣德门前,是出皇城迎接的。

一见面拉住宋九的手说道:“宋公,朕又有两年多未见你了,心中十分挂念。”

以前他与宋九交谈时,宋九曾开玩笑,说吕馀庆是宋朝的救火衙役,哪里有危险哪里去。赵匡义大乐。

但现在宋九才是宋朝的救火衙役。

并且宋九为人低调,不夸功,让赵匡义更欢喜。

宋九呆住了,喃喃道:“宋公……”

有些蒙头。别人喊无所谓,可老人家你不能当着诸臣的面喊啊。

“当居之。”

宋九先是苦笑,说道:“陛下,有一种杀人,名曰捧杀。陛下莫要捧杀臣,还是让臣有始有终吧。”

有的大臣眼红,有的大臣听了这句话后偷乐。

宋九又道:“并且臣一路回来,心中有愧有罪。”

轮到赵匡义蒙住了。

“陛下,此次谋划,乃崔彦进首先提议,由陛下居中谋策,群臣出力辅划,到前线又是诸将士浴血奋战,举国百姓血汗钱帛支持,不知多少人家因此流离失所,然臣一路回来,看到许多流民,却由臣居首功,臣心中有愧,更是不安。”

“王继恩去西川,陛下诏曰,戒前军所至,若贼党敢搞王师,即当诛杀。若偶被胁从而能归顺者,并释之,倍加安抚。何故,不知者不罪,不主动者不罪。但四川之豪绅凶恶,臣早有所闻,也隐约感到出大事情。然而臣先是在中书为副宰,后来居西府之首枢,又一度权领三司,却没有想出良策应付。以至有今天之巨变,无数百姓遭到殃及,更导致朝廷失去一举定北寇之良机,岂能无罪?”

说完宋九伏了下去。

“这个罪……也不能怪卿啊,快快请起吧。”

但宋九说的不是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