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 (第1/4页)

若依宋九等人的想法,就要派川骑兵进入各溪各峒扫荡了。当初成立川骑兵用意也就是于此。

然而丁谓上书反对,并亲自领命。

现在宋九一门心思在想对付辽国,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同意他以转运副使的身份去了夔州。

丁谓去了夔州后,只带着三两个仆人,深入各溪峒,

其首领田彦伊十分感动,亲自出来迎接,以牛酒犒劳,愿世代奉贡。丁谓请求他们去夔州城做客,这些首领也学习丁谓,只带着三两名仆役去了夔州城。到了驿馆,丁谓给其锦袍,银帛,喻以祸福,并言赦不杀。几天后他们请求回去,丁谓故做好客状,留下不准他们离开。又派下人暗中对他们说,公想得到你们所掠汉男女,若你们同意将这些汉男女送回去,公必喜,必会放你们回家。

于是这些首领与丁谓相约,放一人回去,赐绢一匹,几天后送回去一万多名汉人。然后感泣辞别,作誓刻于石柱上。

丁谓又有其他的举动,如在一些险要处设寨,第三十里置铺,每铺置兵三十人,等等。甚至带领田彦伊打败了一次大山里更落后野蛮的生蛮入侵。

只花了一万来缗钱,若是动用军队,那怕小规模战役,也要以十万缗计算。然而办好了事……

但宋九在政事堂里评价恰恰相反:“虽不错,然而蛮人掳走岂只有一万来汉人?”

仅一句,便让大家无话可说了。

赎回来的汉人自然欢天喜地,可没有赎出来的汉人意味着死不如死。当然,蛮人不欠汉人的,可是汉人也没有欠蛮人的!至少不欠那些蛮人首领的。

“至于作誓刻于石柱上能管用吗?也许眼下暂时安定了,我们就当看不到在溪峒里做牛马的汉人吧,但未来因为柔弱,蛮人胆子会越来越大。”

如南北江与梅山蛮,最终还是章惇用兵将这里平灭后,才真正恢复了治理。

“不过眼下这样也好,至少整个国家不能在这时候出现多大的变动,”宋九自嘲道。

那对南方只好牵就了,继续让那些蛮首们作威作福吧。

然后继续在北方植树造林。

这些树植得萧燕燕恶心不己。

可以想像,一旦这些厚度达上几十里的树林全部成长起来,并且宋人更恶心地在里面载了许多棘刺,那么辽军如何南下?难道一起下马带着斧头砍树砍棘刺吗?那么宋军当真是吃醋长大的,不知道在林间伏击?(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一章 相轻相攻

两年下来,宋军在易水拒马河南侧载了一条长达一百来里,宽达十几里的绿色长城,耗费了几百万棵树苗,几乎将西山所有幼小的树苗采之一空,松树,桑树,杉树,柏树,槐树,山杨,青杨,楸树,曲柳,杨柳,榆树,栎树,枣树,枫树,栾树,樟树……下面又有许多野月季,山葡萄,狗枣子,木通,五味子……

若那二十几位知道真相的人不说,大家都会认为赵恒热爱和平,不想打仗,辽国却不停的入侵,那只好防御了,反正宋朝钱多人傻,花许多钱变出一条绿色长城也能理解。

至于萧燕燕会不会恶心,最好你老人家恶心吧。

不过十年树木,想要它们起到作用,最少还得要好几年时光……

但有几个人心里面清楚。

宋九为了将来的那个时间,在中书小心地治理着天下机务。赵恒更加勤奋,几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听从大臣建议,然后批阅天下奏折,一直到深夜,只有从刘娥哪里才稍稍得到一些慰藉。

就在这一年,两大丑闻相继爆发。

第一桩丑闻使王钦若走上了奸臣之路。

但最悲催的却是洪湛。

此人是江南才子,父亲祖父都在南唐担任过官员,算是官宦子弟。但在端拱初年,他与尹黄裳、冯拯、王世则、宋沆上书赵匡义立赵元僖为皇太子,因而被贬。事实这件事不能怪赵匡义,赵元僖死后从他家里查出一大堆证据。都能表明赵元僖用心不良。洪湛贬到容州,随后又出知郴州舒州。舒州就是后来安徽的安庆一带,在宋朝算是上等州府了。

这也反应了宋朝政治比前朝开明得多。

贬一下。知错能改,还能你重新崛起的机会。

咸平二年,洪湛被召回京城,第二年与王钦若同知贡举,同修起居注,眼看他渐渐得到重用,然而在这一年悲催了。

为什么后来那个王林大师与许多官员明星来往,官员钱多心虚,容易骗。明星钱多,但他们心中会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