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回房间的时候,我听见阿玛对额娘说:“这孩子越来越古怪了。”

额娘轻轻地笑:“我象她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嫁给你了,看来也该为她留意一下……”

留意什么?难道是封建包办婚姻!我皱皱眉头,快步离开。

“最近在忙什么?”黑暗中,一个熟悉的声音问我。

我蓦地醒来,一个白衣人站在床边,从窗户上垂下的藤蔓间看出去,碧蓝的夜空中浮着一轮洁白的月儿。

“是你……嗨,晚上好。”我有些恍惚,一时不知是真是幻,随口跟他打了个招呼。

远处传来一阵清澈活泼的琴音,袅袅婷婷盘旋在空气中,但是看不见是谁在弹。我侧耳细听了一会,那曲调竟然十分熟悉。

“是《凤翔千仞》?”

“你还记得?”

“我从未忘记过。”我偏着头想了一会,在琴音间歇的时候,低低唱道:“太华之阿,何人吹箫?凤凰翼翼而来,彩云卷卷出岫。徘之徊之,鸣之舞之。傍挟日月,嬉游于天地之外;追摩星汉,翱翔于六合之间。此曲高古,虞皇所制。神仙境界,不似人间。”

我唱完后,他取过一张琴,调弦按微,轻轻拨弹起来。我凝神倾听,越听越讶异,顿时将玩笑之心全然收起。

蓝茵茵的月光照进屋来,他的手指象玉一般洁白。挥弹之际,宽大的袍袖微微飘荡,暗色的冬青花纹在淡蓝色的雾霭中摇曳生姿,大有魏晋时期谢家子弟裙踞飘逸灵动风流之态。

我呆呆地看了他许久,心中忽然生出无穷亲近之意,仿佛很久很久以前就见过他,可是不知何故,看着他的侧脸越久,久越不能确定,好像中间又突然隔上了很远很远的距离。

“我们以前见过,对不对?”我问他。

“如果顺着原来的痕迹一路返回,就可以重来一遍……”他面色有些凝重,看着我,问道:“你愿意吗?”

“愿意。”

“可是你还不知道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刀山火海我也愿意。”我笑道。

他深深凝视我半响,微笑道:“好。”

若相逢

“这只是一个梦。”醒来时,我按着砰砰乱跳的心口告诉自己,“你太希望有男朋友,所以做了一个这样的梦,不要怕,不要怕。”

如果路上有刀山火海,我肯定跑得比谁都快。幸好这只是个梦,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

三月初三——我的生日转眼即来。

这一天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古时以这一天为“上巳”,汉代正式定为节日。《后汉书。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已变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了清朝。

吃完长寿面后,我便带着小如和小月两个丫鬟去明月庵烧香许愿。阿玛早已派人将纸烛等物送去了,所以只派了两名老成的家丁骑马跟在马车后面。

现在正值暮春时节,一路上山木苍翠,柳荫藏丝,水暖香斗,烟萝湛碧,露藻清啼。真正是青碧江山,足成千岁风流。

我和小如、小月坐在车里,一边低声说笑,一边从帘缝里打量着纵马而过的少年,时不时议论两句,很快就到了明月庵。一个相熟的师太把我们迎到里面,拜过菩萨后,去净室净了手,小如按照吩咐出了香油钱,又陪师太说了几句家常,吃了些茶果点心便出来了。

“小姐,现在时间还早,不如我们再去迦叶寺拜佛吧。”趁小月还在和师太寒暄,她悄悄地对我说。

我看她一眼,“听说迦叶寺求姻缘特别灵验……”

她脸上一红,咬住嘴唇不说话。

我连忙投降——这些古人也太容易害羞了。“去,去,马上去。”

迦叶寺的香火很旺盛。很多妙龄女子前来求签,也有许多青年男子或在意或不在意地四处张望。总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佳人兮。幸好春光明媚,不仅不觉得猥亵,反而有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古典情怀。

小如和小月催我去求签,我摇摇头,只在殿内四处拜佛。

我喜欢看佛脸上既悲悯又略带嘲讽的笑容。当他们俯瞰芸芸众生,听着各种呓语时,不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