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无寻处

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初一,抚远大将军胤禵由固山贝子超授王爵,所用之正黄旗纛,照依王纛式样制作。胤禵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亲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于太和殿前。不出征之亲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俱穿蟒服,齐集于午门外。胤禵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乘骑出天安门。诸王、贝勒、贝子、公以及二品以上大臣均送他到列兵处。

策零和玫瑰随大军前行,胤禵答应我和胤禩,一定会把玫瑰照顾好。至于策零,他笑道,那可比他厉害得多,他只提防不被吃掉就好了。

策零听见他的话,微微一笑,学汉人做了个揖,表示不敢。

胤禵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玩笑话,无需当真。”

在德胜门时,大军稍作停留。我拉住玫瑰的手,心中哽着千言万语,最终却只是嘱咐她千万不要象在京城一样随意耍脾气,有什么事多和策零商量,尊重他、爱护他,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

至于让她忘掉扬泰之类的话,我全部说不出口。趁她和胤禟他们告别的时候,又叮嘱了春香和玉纹几句,她们俩只是眼泪汪汪地点头。

胤禵下令大军前进,玫瑰忽然扭过身子,扑进我怀里痛哭起来。

我拍着她的背,低声劝道:“现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就是策零,你的荣辱和他紧密相连,你好好待他,自己才能幸福。就额娘来看,这世间的男子,也只有他才配的上你。”

她听出了我的话中之意,伏在我肩上轻轻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她低声说道:“额娘,您一定要帮我好好照顾莫洛克。”

我拍拍她的手,“知道了,还信不过额娘么?”

她眼眶一红,眼睛看向百官站立的方向,忽然露出一抹凄艳的笑容,雪白的牙齿在阳光下微微闪着寒光。

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边是肃穆的人群,一色石青色的官服,模糊的面孔,谁也看不清谁。

再看向她时,那心碎的微笑已经隐没,只剩一种心死后的坚定。

我转过头,不忍再看。

恍惚中,我听见玫瑰语声凝噎地对弘昊说:“……再也看不见你了,我会想你的,永远,永远……”她忽然大哭起来,“唉,我再也看不见你了……”

弘昊看了一眼那人群最密集的地方,轻轻说道:“走吧,到真正属于你的地方去。我纵然再想念你,心中也总会有别人的。”他推了推她,“去吧……”

玫瑰低下头,长长叹了一口气,擦干眼泪,走到策零身边。

策零把她抱上马,向我们鞠了一躬,追随大军而去。

那群面孔模糊的人仍然肃立当地,殷殷目送大军远去。只有一束目光,是追随着玫瑰的。

可是,他们谁也没有看清对方。

谁。

也看不清谁。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

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胤禩安慰我:“策零是个难得的奇男子,胸襟开阔,玫瑰一定会幸福的。”

我苦笑,无言相对。

策零是很难得,他很好很好,可是倔强可怜的玫瑰,死心眼的玫瑰,她即使知道他的好,却也未必能拾起破碎的心,缝补好,交给他。

他们走到那一步,也许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半年后,大将军王传来捷报:准噶尔内乱彻底平息,策零继承汗位,册封玫瑰为敦裕王后。策零顿多布率领小部分叛军逃入青海和硕特汗国,杀死拉藏汗,占据了汗位,与准噶尔对峙,但是对强大的准噶尔帝国并不构成任何威胁。

康熙五十八年底,胤禵班师回朝,诸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均在德胜门迎接大将军王。康熙谕令立碑纪念,命宗室、辅国公阿兰布起草御制碑文。

此时,胤禵是最有声望的皇子。众人都认为他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但我始终记得康熙在毓秀宫的那句话:“你的小儿子给大儿子当侍卫也不配!”

胤禵带回策零和玫瑰为我们准备的礼物,她还特地为她四伯父家准备了一份厚礼,人人都有,做得十分漂亮。

这是她一贯的风格。

我留意了一下,她送给扬泰的是一把翠玉雕刻而成的弹弓。

我后来查了《古今注》,这才知道齐女的典故:据说齐王对王后薄情,王后心碎而死,变身为蝉,日日在庭间悲鸣。齐王悔恨不已,后世便把蝉称为齐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