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怠薄�

“诺!”李林甫答应一声,站出来道:“陛下,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我们不能正面与大食国交战,但臣以为我朝也不能眼看着大食国吞了石国,以微臣之见,当派一员善战之将领兵三千常驻石国,一方面是向大食国宣告石国乃是我朝属国,他们侵犯石国就是侵犯我朝。令一方面是向石国国主表示我国还是很在乎石国的,不会随意舍弃,如此一来,石国上下就有信心抵挡大食国的侵蚀!”

牛仙客马上站出来道:“陛下。赵子良将军在西域多年,领军作战经验丰富,熟悉西域风土人情,又能征惯战。威震西域!微臣举荐,命赵子良将军返回安西之地,领兵三千常驻石国以威慑大食!”

这是什么情况?赵子良一下子懵了。这牛仙客不是李林甫忠实铁杆粉丝么?这两人怎么帮自己说起话来了?

赵子良当然巴不得调回安西之地,避开朝堂上的争斗,就算不调回安西,调往其他地方任职也比待在长安城这个是非之地要好,可是由李林甫和牛仙客两人联手举荐,这反而让他心中揣揣不安,心想这两个老家伙到底在搞什么鬼?

就在赵子良心里胡思乱想,七上八下之时,太子李亨又站出来向李隆基行礼道:“父皇,臣不赞同此时调走赵将军,赵将军刚出任左监门卫将军不久,正在整肃左监门卫下属各军,如果此时调走赵将军,之前所做一切岂不是要半途而废?还请父皇三思!”

听了太子李亨的话,赵子良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李林甫和牛仙客是这么打算的,把他调走,那么左监门卫又空缺一个将军,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进行运作,把自己人扶持上去,以达到控制左监门卫的目的,控制了左监门卫,就等于控制了整个长安城的门禁,皇城和宫城就会如同他们的后花园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原来如此,看来自己这段时间确实碍了李林甫的事,而且太子李亨显然也明白了李林甫的意图,所以才会站出来反对。

赵子良转念一想,心中一惊,自己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妙啊,不知不觉就卷入了李林甫与太子李亨之间的争斗当中,稍有不慎就会他们某一方当做炮火给牺牲了。

想到这里,赵子良站不住了,他立即站出来向皇帝行礼道:“陛下,臣愿意返回安西领兵常驻石国,威慑大食!”

李隆基看着赵子良,眼神闪烁不定。良久,李隆基摆手道:“赵卿家就暂时留在长安,朕对你还另有任用!至于由谁来领兵常驻石国威慑大食一事”。

赵子良听了李隆基这么说就知道自己暂时只怕是不能离开长安了,于是立即道:“陛下,臣举荐龟兹军副使、游击将军楚歌担此重任,此人原是微臣部将,精通骑射、骑兵作战之法,正好对付大食国轻骑!而且当初微臣奉盖嘉运大人的命令出使昭武九姓诸国之时,曾经遭遇过大食国轻骑,并与之大战一场,当时楚歌就在微臣身边,他是除微臣之外唯一熟悉大食骑兵战法的人”。

李隆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答应:“好,传旨田仁琬,以龟兹军副使楚歌为左卫中郎将,命他领三千精骑进驻石国,威慑大食!另外册封石国国主莫贺土屯为顺义王,册封拔汗那王阿悉烂为忠义王,至于突骑施吐火仙,杀了他也没什么意思,放了他吧,册封他为修义王,左金吾卫员外大将军,赐他一座府邸,让他在长安享享清福吧”。

员外大将军,这是额外编制,就是有大将军的待遇,但无权,挂个大将军的名而已。

众臣齐声下拜:“陛下英明!”(未完待续。)

第246章 上奏

李隆基正准备喊散朝,却赵子良又站出来行礼道:“臣左监门将军赵子良有事启奏!”

不但众臣,就连李隆基也是一愣,话说你一个左监门卫将军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启奏的?不过既然赵子良站出来了,李隆基也想听听他有何事要启奏,于是抬手道:“准奏!”

只见赵子良道:“臣建议修改门籍制度和宵禁制度的一些相关条款,以适应长安百姓之日常生活!”

宵禁制度规定,在夜间宵禁开始之后,行人不准在大街上行走,但是在坊间内部还是可以自由行动的,而负责长安六街夜间巡逻的主要是左右金吾卫,不过左右金吾卫与左右监门卫都是皇帝的亲兵,是互相依存的,如果没有门籍制度的实行,宵禁制度也实行不起来,反正亦然。

李隆基有些意外,问道:“哦?赵卿家有何建议?”

赵子良道:“陛下,臣建议把长安外郭城门、皇城门、宫门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各延迟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