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部分 (第1/4页)

龚仁站出来抱拳道:“末将在!”

赵子良摆手道:“把你调查的结果给大家伙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说谎?”

龚仁道:“大帅,经过末将派人查证,战败经过大致如吴王所说相差不大,但当晚来瑱部也的确遭到了叛军突袭,而且贺兰进明也有贪功冒进、玩忽职守之嫌疑,经过查实,吴王李袛和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皆有拥兵自重之嫌疑,末将已经派人从这三位将军的军中分别传唤了几个证人,这些证人当中既有将校级别将官,也有普通的兵士,如果大帅允许,末将可立即下令让人带他们来作证!”

赵子良沉吟片刻,点头道:“准许!来人,请吴王、来瑱和贺兰二位将军到屏风后面暂避,不准发出任何声音,若这三人当中任何一人发出声音,即由串供之嫌疑!”

“诺!”几个甲士走出来把吴王、来瑱和贺兰进明三人带到屏风后面,防止证人与他们碰面。

龚仁很快传唤七八个证人进入大堂作证,负责问话的就是龚仁,赵子良和其他将官都只听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询问,赵子良和所有将官都听明白了,事情已经很明显,在这次战败事件之中,吴王的责任本来不大,但他和贺兰进明一直都有拥兵自重的重大嫌疑,长期不大朝廷政令放在眼里,在军中任用私人、隐瞒兵马人数、从军中抽调精锐力量遍练成新军却不上报朝廷,屡次作战都保存实力,这等等一系列的所作所为都显示这两人的居心不良。

“李袛、贺兰进明,你二人好大的胆子!”赵子良大喝一声,对门外喊道:“来人,把这二人押下去关入大牢,派人严加看守!”

“诺”(未完待续。)

第773章 吐蕃来袭

看着李袛和贺兰进明被押走之后,赵子良对将官们说道:“第一件事情处理完了,现在咱们来说第二件事情,就北上攻取邺城,覆灭安庆绪叛军!今日是三月初三,我给诸位七天时间做准备,三月初十,北伐大军各部向邺城开进,十二日在邺城城南二十里完成集结!王难得、王思礼何在?”

王难得和王思礼二人站出来抱拳道:“末将在!”

“由你们二人分别暂时统领吴王李袛和贺兰进明的兵马,以东路军以来瑱为主将,你们二人为副向北挺近,一方面攻取周边叛军占据的城池,另一方面配合中路军和西路军攻取邺城,这次本帅希望你们三人同心同德、相互携手、互相配合,不可互生嫌隙让叛军抓住漏洞!”

三人抱拳道:“大帅放心,我等必定同心协力配合中路军和西路军攻取邺城、覆灭安庆绪叛军!”

赵子良挥挥手,宣布了散会,只留下了几个主要官员幕僚。

“诸位先生,如何处理李袛和贺兰进明的事情?”赵子良问道。

高尚拱手道:“大帅,下官认为此事还是应当谨慎一些,贺兰进明也就罢了,这种罪名杀了也不为过,但吴王李袛好歹也是皇亲国戚,而且两人都是一番节度、封疆大吏,大帅虽然在名义上有权统御指挥他们,但遇到这种事情,大帅最好还是不要擅自做主处置他们,下官以为谨慎起见,大帅不妨把球踢给朝廷和皇帝!”

其他官员幕僚们也纷纷赞同,贺兰进明在朝中没有什么后台,就算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人替他出头找麻烦,但是吴王李袛却不同,作为一个皇亲国戚,虽然不是亲王级别的王爷,但怎么说也是李氏族人,在朝中和皇族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处置吴王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这种事情当然是要丢给皇帝去伤脑筋。

赵子良听取了众幕僚官员们的意见,很快让杜甫执笔手书一封奏章,并派快马送往长安。

三月初十,两路大军在邺城南二十里外汇合,总兵力三十五万人马,然而大军抵达这里扎营之后,一脸数天,赵子良都不下令对邺城进攻,只是分别派兵把邺城的东南西三个城门给围了,只留下北门没有围住。

唐军只围城而不攻城,这反而让城内的安庆绪叛军惶恐不安,城内二十万叛军的粮草消耗每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此时又没有任何粮草进入邺城,叛军囤积的粮草很快消耗得七七八八,为了争夺粮草,叛军果然如赵子良预料的那样,开始内讧起来。

三月二十二,当晚,邺城城内的叛军发生了大规模火拼,安庆绪带着数千人马从混乱之中出北门向北面的邯郸逃去。

次日一早,得到消息的赵子良立即下令大军进行攻城,此时城内叛军哪里还有心思打仗?城门和城墙上虽然有守军,但等唐军一开始攻城,叛军便做鸟兽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