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部分 (第1/4页)

“大王啊,蛮族叛乱是平定了,还解决了吐蕃这个大难题,但是中原的叛乱并未结束,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啊!”

高尚说到这里偷偷看了看赵子良的脸色,见他脸色平静,马上继续说道:“所以说第一点和第二点,大王根本不需要考虑了。大王担心被皇帝猜忌,遭到不公正待遇,这一点大王完全可以放心,臣等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大王遭到迫害不成?若当今皇帝真正是扶不起的阿斗,大王就算废了他,再另立新君又如何?大王效忠的是大唐王朝,而并非是某一个皇帝,臣等心中留恋的也只是大唐,而不是某一个皇帝!再者说了,如今大唐的局势恶化成这样,如果大王不出手,难道不怕被世人说大王太爱惜自己的羽毛?”

众臣见赵子良被高尚说动,都纷纷齐声说道:“请大王出手挽救大唐危局,臣等必将誓死忠于大王、替大王分忧!”

赵子良叹道:“你们呐,这是要把本王架在火上烤啊!”

说完,赵子良沉默良久,才下定决心说道:“好吧,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本王也只能是赶着鸭子上架了,等处理完吐蕃事宜,就挥师前往长安!”

众臣大喜,纷纷跪伏道:“大王圣明!”

第979章 统一思想

黄昏,黄河河畔。

一缕残阳照射在浑浊的河面上,赵子良和聂三娘两人携手并肩在河面慢慢走着,聂三娘注意到赵子良有些心不在焉,问道:“大王还在想着去长安的事情?”

每次在外征战,赵子良身边并不缺少女人服侍,但真正能在思想和精神上进行交流的女子并不多,而聂三娘无疑是最懂他的女人之一。

赵子良看着滚滚流动的河水,叹道:“是啊!去了长安,如果真要整顿朝纲、实行削藩之策,让大唐恢复国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做好的!另外,皇帝、皇室、大臣们和那些世家大族们欢迎我去吗?这可真不好说啊!”

聂三娘笑着安慰道:“夫君不必担心,现在朝中一团乱麻,以当今皇帝的能力根本无法稳住局面,否则他也不会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发下罪己诏了,如果夫君前去收拾乱局,我以为皇帝应该是欢迎你的,至于其他皇室成员、群臣们以及世家大族们欢不欢迎,难道夫君很在意他们的想法吗?夫君做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畏首畏尾了,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

赵子良摇头道:“我不是畏首畏尾,我当然也不会在意那些人的态度,我既然决定这么做了,自然要全力以赴。但是你也明白,这连续几任皇帝的耳朵根子都有些软,经不起身边之人的蛊惑、挑拨、蒙蔽,我此去想要有所作为,必然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我可以不必在乎皇帝和朝廷大臣们的感受,但是我不能不考虑我西秦大臣和大将们的感受啊,如果我对皇帝和皇室做得太过分了,西秦的官员们和大将们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聂三娘想了想,停了下来转身说道:“你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低估了他们的忠诚度,他们虽然都是出身于中原,甚至很多人从前都是朝廷官员和将领,但是他们现在是西秦的大臣和大将,他们拿的是西秦的俸禄,做的是西秦的官!大臣们和大将们之所以强烈请求你插手中原朝廷之事,挽救大唐的危局,那是因为大唐是我们的母国啊,我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我们身上流淌的血脉来源于这里,我们骨子里永远都有大唐的印记,我们身体内永远有着大唐的魂,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份情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割舍的,他们割舍不了,难道你能割舍得了吗?大唐是我们的母亲,现在她生病了,只有你才能救她,如果你不救她,她的病情就会加重,最后就会死去,你能忍心吗?你是她的儿子,虽然你现在成家了,搬出去住了,但你永远是她的儿子,她是有史载以来最伟大的一位母亲,她的疆域之辽阔空前绝后、她创造的文明旷古烁今,她用无比宽阔的胸怀温暖了数百个民族和亿万万生灵,而你就是在她最辉煌和最强盛时孕育出来的儿子,我们曾经都以身为她的子女而为荣”

“别说了”赵子良扭过头去,眼泪不可控制地滴落下来。

聂三娘掏出手帕递过去,赵子良接过手帕擦干眼泪,转身沿着河滩继续向前走去,对跟上来的聂三娘说道:“三娘,你说得对,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母亲不能死,我要治好她,让她永远健康、强健、长寿!无论是谁,想要阻挡我去救她,想要害她,都是我的敌人!”

聂三娘鼓励道:“我相信我的夫君一定能够做到!”

回到军营,赵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