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看来,得把牧场扩大了,傅瑶心想。

又过了几天后,王氏突然接到了陈夫人的帖子,邀请她们去观红叶。

如今正是深秋的时节,是观红叶的最佳时候,许多名门贵妇与贵女们都相约着去城外游玩,这各个高门贵户之间流行的一桩雅事。只是这观红叶之地并未在甘州城,而是在几百里之外的的临县。若是要去的话当夜怕是赶不回来的。

王氏想了想后,还是决定去了,现在酒楼和窑厂都稳定了下来,也不需要她们操太多心了,傅瑶这段时间也吃了很多苦,正好去放松放松。又顺便让过来送牛羊肉的傅瑞通知周兰周雪她们一起去。

第二天早上,周兰和周雪就过来了,离观红叶的日子还有几天,傅瑶就带着她们去成衣店做了几身新衣服,也买了好多首饰。

虽然因为酒楼的事情他们往衙门里花了很多钱,但好在窑厂的那笔订单,水家付了。而且酒楼和窑厂现在也在陆续进账,所以,这点银子,傅瑶已经不在乎了。

就是周雪别别扭扭的不敢要的时候,傅瑶也会做主帮她买好。

观红叶的那天,王氏与陈夫人约好在城门口碰头的。这次陈夫人还约了另一位夫人,那位夫人年纪比较大了,带着两个儿媳妇,傅瑶她们都见过,两下互相打招呼。

傅瑶跟陈依然好久没见了,自然将陈依然叫到自己马车上,她们车上坐了周兰周雪,再加上陈依然的话就显得拥挤了。王氏也懒得看她们这些小女孩一起瞎闹,干脆去了陈夫人马车上。

马车一路前行,走了两三个时辰才到达临县。

“听说京城里的红叶更美呢!”陈依然对傅瑶道,熟悉了之后,她也知道傅瑶并不忌讳提京城,所以也就没那么多的小心翼翼了。“都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以前就很喜欢,曾经捡过许多放在房间里呢!”

傅瑶笑道:“那今天你可以想捡多少就捡多少了。”

陈依然点头。

周兰遗憾的道:“可惜现在天冷了,不然还可以放风筝。”

“林里怎么能放风筝?风筝飞不起来的。不过我们可以去山上的云青寺,那里有一块大的平地,只是山上风大了,风筝可能会被刮断了线。上次我与母亲就是在云青寺里落脚的,那里的风景可美了。”陈依然道。

傅瑶点了点头:“那这一次,我可就都听你的安排了。若是到时候看的景色没有你说的这么好,我可就不依了。”

陈依然点了点头:“我知道哪里看红叶最合适,到时候领着你们去。”

“最好能够放风筝,”周兰还是不忘放风筝的事。

陈依然笑着点头。

一大早从甘州出发,中午才抵达云青寺,说实在的,这风雅之事其实也是挺累人的。不过看着山下那些来来往往的马车就知道,与她们一样为了迎合风雅而不怕折腾的人还真不少……

在山上就能看到山下那一片红色的红叶林,虽只是远观,那景象也是十分的醉人的。

云青寺虽然称作寺,其实却是一座庵堂,寺里都是女尼姑。因为山下的红叶林的缘故,到了秋天便成了官家女眷们休息之处。这山上,这样的庵堂还有好几个。最后也分不清,这些寺庙和庵堂是为了佛祖开的,还是为了红叶开的了。

“据这位女主持说,她们这云青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以前,那时候还没有山下那片红叶林,这山上也仅有她们这一家庵堂而已,她已经是第十一代庵主了。”陈依然小声与傅瑶道:“上次我去的是那边的云霞痷,庵主也是这么说的。想必那时候山还不通,她们都不知道山的另一边还有对方在。”

傅瑶和周兰都忍不住笑了。

走在前面的庵主和王氏她们都看了过来,陈依然一本正紧道:“我说这山上的景色真好,让人流连忘返。大家都很是赞同。”

傅瑶忍住笑,点头。

庵主高兴道:“施主们喜欢就好,等用完斋饭,贫尼让弟子带诸位找个景色好的地方看红叶。”

将她们带到庵堂的房间,很快就送来了斋饭,这里斋饭做得倒是很好,尤其是那些用面筋,豆皮儿,豆腐做成的素鸡,素鱼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117】(修文了)

陈指挥使到地里,见地里果然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而且最主要的是,别的地区的粮食现在还没成熟呢!

傅家的秋收很简单,王氏直接请了一些人过来帮忙。用的都是琼州的军户或者是当地的农户。

俗话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