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瑞华笑起来,打断他说:“那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没待谢津生开口,老妇人忙抢过话题,唉声叹气地说:“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得胜街的蔡家啰,真正的蔡家大院早没了,听老辈人说,原来的蔡家大院气派的很,朱漆的大门,门口两尊镇宅神兽,门廊下有四根石柱,柱头上都雕着麒麟、飞龙,大院里面有三组院子,有百十来间房屋,庭院、走廊、天井都是用花岗石石板铺的,厅堂是方块砖地,那气派,那排场,方圆几百里地也找不出第二家。”

“这些房子现在还在吗?”

老人摇摇头,长叹一声,说:“可惜这么大的家业,都被蔡家的后人给败光了,蔡家的子孙是一代不如一代呀,他们把家底吃完了,就打房子的主意,想从老房子里掏点值钱的东西出来,房子被他们拆了修,修了拆,折腾了好几回,最后把门窗都拆下来卖了,现在哪还有房子。”

“您老对蔡家的历史很了解啊,冒昧地问一下,您是蔡家的什么人?”谢津生饶有兴致地问。

老人说:“我跟蔡家是老街坊,小的时候,常听老人讲老蔡家的事,现在年轻一点的,谁还知道蔡家,只有像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初始瑞华(3)

谢津生想看看瑞华的反应,她似乎并没有听他们对话,而是颇享受地与孩子玩乐,她眯着眼,用唇在孩子的小胸脯上轻轻地来回摩挲,孩子咯咯咯地笑个不停,他心里的某个地方好象被温柔地撞击了一下。

老人自言自语道:“富不过三代哟。”

“蔡家现在在得胜街上还有没有什么房产?”

“早没了,就剩这一间偏屋了,这里原来是蔡家马倌住的地方,主人住的房子早没了,连佣人住的房子都卖掉了。”

瑞华笑着说:“刘奶奶,我们蔡家这档子事都被您老念成经了。”

刘奶奶笑着说:“有人念叨是好事呀,我倒想,没人念啊。”

瑞华打趣道:“让记者给您老的房子多拍几张照片,在报上登出来,没准您还能相个老伴呢。”

刘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你又笑我,我可再不会做那种傻事。”两人又咯咯地笑作一团,刘奶奶见谢津生举着相机,连连摆手道,“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瑞华笑着转向谢津生说:“你说的那个蔡家早就是历史了,现在的蔡家跟其他的人家没有什么两样,哪有什么历史遗存,就剩下了这间破房子,你都看到了。”

刘奶奶感叹道:“蔡家足足富了有五六代人,也不容易啦,你家昌胜该是十几代了吧?”

瑞华摇头:“不清楚,现在蔡家连修家谱的人都没了,昌胜不管,昌明更不管,好像蔡家的事跟他们不相干,我想管,昌胜嫌我多管闲事,不让管拉倒,我还懒得操那份心呢。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你说做这件事多有意义呀,让后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辉煌过,蔡家曾经也给长明带来过荣耀,这毕竟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呀,您说是不是?现在倒好,在昌胜这里断了,家谱都不知扔哪里了,以后连小俊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干嘛的。”

刘奶奶不屑地说:“昌胜哪有这么些想法,不是我当你的面说他,他自己就那点出息,家谱上写什么呀?”

瑞华默然地点头。

经瑞华的允许,谢津生从天井处拍了一些老房子的外观照片:一栋单层的木板房,陈旧的已辨不清颜色的木质板墙,既没有雕花的门窗,也没有镂空的栏杆,顶上有一扇四开的格子窗,窗户用报纸糊住,窗棂腐朽已岌岌可危,昔日的华丽与荣耀已在岁月的更迭中褪去,而今铅华已尽,辉煌不再,如迟暮之人,垂垂老已。

谢津生问:“我可以进屋拍几张吗?”

瑞华笑笑,说:“如果你想拍就进去拍吧,不过别失望哦。”

“谢谢。”

“跟我来吧。”瑞华把孩子交给老人,起身进屋,谢津生跟在她的身后,跨过门槛,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如同一只脚掉进了洞穴,他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瑞华忙扶住他,“当心点。”

他抓住了她的手,心里猛地一阵颤抖,她的手好细腻,软绵绵的*,仿佛没有筋骨一般,他感觉自己手 心里握的不是手而是棉花,他真希望一直这么握住,不撒手。

瑞华似乎感觉到了他手的力度,抽回了自己的手,他的脸“腾”地一下燃烧起来,幸好黑暗做了掩护。

她说:“老屋都这样,外面青天白日,里面像个地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