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李鸿章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也好,下午也没有别的安排,既然伯爵有心,我自然不好拒绝。”

“战舰的事……”

“观摩之后再谈,如何?”

冯承乾没再强求,立即让施密特去安排。

到达宁波前,冯承乾就暗示了陈季同,他带了一挺最新式的机关枪,而陈季同肯定把此事告诉了李鸿章。

如果冯承乾没有记错,一年之前,也就是他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马克沁就带到大清做个演示。只是在问清楚情况之后,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大清官员觉得,这种每分钟发射数百发枪弹的武器过于昂贵,也就没有采购。

其中的缘由,冯承乾非常清楚。

不是马克沁机关枪昂贵,而是弹药昂贵。

虽然洋务运动开始之后,大清各地总督都在大兴工业,比如湖广的张之洞、江浙的左宗棠,都办起了军事工业,但是在此时,大清依然没有完整的工业基础,连普通的枪弹都得从国外购买。如果弹药从英国采购,一挺马克沁机关枪在一分钟之内打掉的枪弹就价值数十两白银。在大清,这笔钱能招募十多名兵卒,因此在李鸿章等人看来,买机关枪还不如多招兵卒。

观摩机关枪射击的时候,李鸿章没有半点惊喜的样子。

显然,冯承乾没有猜错,李鸿章仍然对这种“昂贵”的武器不感兴趣。

“首辅大人,这是最新式的机关枪,全世界就此一挺。”

“是吗?”

“如有此枪,大清军队必定战无不胜。”

李鸿章笑了笑,说道:“伯爵恐怕有所不知,去年就有个叫马克沁的英国人来大清推销这种机枪,只是……”

“此枪非彼枪。”

“伯爵此话怎讲?”

“马克沁是美国人,为英国效力,而我为德皇效力。”

李鸿章打量了冯承乾一番,觉得此话别有深意。

“与英国人做买卖,首辅大人肯定是在商言商。与我们合作,那就不仅仅是商场上的关系了。”

“伯爵的意思是……”

“机枪虽好,弹药却贵,首辅大人,我没有说错吧?”

李鸿章勉强笑了笑,算是承认了冯承乾的说法。

“我的意见是,在贵国建立兵工厂,生产弹药,以此省去运输之资,从而大幅度降低弹药价格。”

“伯爵的意思是,由贵国企业在我国开厂?”

“独资办厂也可,合资办厂也行,只要首辅赞同,这些都是小事。”

这下,李鸿章动心了。

由他发起的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向西方列强学习,吸收与掌握西方的工业技术,提高大清的国力。

德国企业肯到大清办厂,肯定是巴不得的好事。

只是,李鸿章很沉得住气。

“伯爵的提议非常好,只是办厂事关重大,还得从长计议。”

“这是当然,军备乃国家大事,自然得谨小慎微。”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只是听闻日本近来频频采购军备,大有扩军备战之嫌。虽然大清乃天朝上国,自然不用把区区弹丸小国放在眼里,但是也不得不防。”

李鸿章的眉头跳动了几下,显然被冯承乾说中了要害。

中法安南战争之后,最让李鸿章担忧的就是东海对面的日本。虽然冯承乾说得没错,大清上下没有人把日本放在眼里,连李鸿章都认为日本成不了气候,但是一山难容二虎,而且大清与日本近在咫尺,如果日本发展壮大,必然是大清的一大威胁,也必然会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烦恼。

“伯爵前来,不是为了推销这挺机关枪吧?”

“这只是开胃菜。”冯承乾知道,李鸿章已经动心了。“德皇陛下特别嘱咐,要与大清结为世代友邦。在采购战舰的事情上,能通融就得通融。我的建议是,大清不用花白银购买战舰。”

李鸿章皱起眉头,非常认真的听着冯承乾的话。

“德皇准备扩建基尔运河,但是国内缺乏劳动力,所以希望在此事上与大清合作。”

“怎么合作?”

“大清提供劳动力,用来抵充购买战舰、以及其他军火的费用。”

“这……”

“当然,如果首辅觉得有必要在大清开办兵工厂,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李鸿章沉思了一阵,说道:“此事并不难办,只是民为一国之本,即便只是暂时去贵国劳作,也关系到国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