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 (第1/4页)

到一九四二年初,中国陆战队已经在腊包尔站稳了脚跟。

最主要的是,中国海军开始向腊包尔部署岸基航空兵。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航空兵并没有岸基航空兵,即在组建空军的时候,海军航空兵的岸基航空部队全部划归空军,只保留了少量的巡逻机等非作战性飞机。大战爆发后,海军重组了岸基航空兵,并且增加了战术战斗机、战略轰炸机等作战部队。经过一年多发展,海军岸基航空兵的已经壮大,甚至在规模直追空军。到一九四二年初,海军岸基航空兵已有近两千架战术飞机与一千多架轰炸机,算其他非作战性飞机,海军岸基航空兵的总规模超过了五千架。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空军总共只有不到四千架飞机。即便到一九四零年底,中国空军的战机总量也只有五千多架。

当然,海军岸基航空兵发展壮大,也非常有必要。

要知道,在太平洋战场,空军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可能适应所有战场环境,而海军航空兵的适应能力,显然超过了空军。此外,海军岸基航空兵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即战术飞机与舰载航空兵通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补充给舰载航空兵,且极大的减轻了后勤保障负担。

别的不,仅减轻后勤保障难度这一点,就让海军岸基航空兵的价值超过了空军。

随着岸基航空兵参战,战局变得对中队更加有利。主要就是,舰队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不再需要围绕着陆战队行动。

紧张时放松自己,烦恼时安慰自己,开心时别忘了祝福自己。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参谋的战争

一九四二年一月七日,攻打莫尔兹比港的战斗打响。

此时,西南太平洋舰队已经得到增强“汉武帝”号航母返回舰队,还增加了七艘小型航母。

美军西南太平洋舰队却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依然只有两艘舰队航母,在珊瑚海大海战中遭到重创的“企业”号还在维修之中,增加的只有四艘改装得来的护航航母,以及在一九四一年底建成服役的“独立”

号护航航母。

严格说来“独立”号也是一艘改装航母。

大战爆发前,美国海军已经认识到,重巡洋舰不但造价高,而且价值并不大,效费比远不如轻巡洋舰。为此,美国海军开始加强轻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并且由此诞生了大战期间最出sè的轻巡洋舰之一,即“布鲁克林”级。战前,美军已经开始大批量建造这种xìng能出sè、造价低廉的战舰,并且一口气订购了十多艘。问题是,参战后,

美军立即发现,舰队航母的数量远远不够,而建造舰队航母不但工时漫长,且需要重新设计,而“埃塞克斯”级的设计工作要到一九四二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除非继续建造“约克城”级,不然美国海军要到一九四四年才有望获得新的舰队航母,即便继续建造“约克城”级,也要到一九四三年才能获得新的舰队航母。

显然,建造舰队航母,已经来不及了。

为此,美国海军紧急调整了“克利夫兰”级的订单,把后九艘,即从“独立”号开始的九艘改成了轻型航母。

与用商船改造、或者按照商船标准建造的护航航母相比,小型航母的战斗力更强,而且能够执行某些只有舰队航母才能执行的任务,比如搭载起飞重量较大的轰炸机与攻击机,而护航航母根本无法搭载轰炸机与攻击机。

显然,大量建造小型航母是填补舰队航母空缺的有效手段之一。

只是,小型航母肯定无法取代舰队航母。

〖中〗国舰队得到加强,美军舰队却没有得到实质xìng的加强,因此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变得对美军极为不利。

仅用了十天,〖中〗国陆军就攻占了莫尔兹比港。

只是,在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战斗中,莫尔兹比港的解值并不大。

早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也就是攻占了腊包尔之后,冯承乾就提出,没有必要攻打莫尔兹比港,应该集中力量扩大腊包尔的基础设施,然后进军所罗门群岛,争取在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底之前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

只是,冯承乾的提议,并没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主要是,陆军到这个时候,都没有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做出贡献,而陆军又占据着西南太平洋司令部的主要职位之一。

当时,吴铁生提出,有必要攻打莫尔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