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1/4页)

更重要的是,第21舰队的重点搜索区域只有一百二十度,而且在这一区域内安排了三十二架侦察机。第二印度洋舰队的搜索区域在一百五十度左右,而斯科特总共只安排了二十三架侦察机。

也就是说,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侦察机出动密度仅有第21舰队的一半左右。

如果考虑到水飞机的飞行速度,那么双方侦察力量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有趣的是,这并没对接下来的战斗产生重大影响。原因很简单,第二印度洋舰队在夜间向北航行,第21舰队则全速向南航行,两支舰队的航向几乎平行,正以每小时大约四十五海里的速度靠近。

现在是北半球的夏季,夜晚时间在十个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在这个夜晚,双方的距离缩短了差不多四百五十海里,也就是大约八百多公里。

即便两支舰队的航向不在一条直线,而是两条平行线,第二印度洋尖队在西,第21舰队在东,到天亮的时候,两支舰队的距离也不会超过两百公里,比双方指挥官预料的都要近得多。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双方在天亮前派出的舰载侦察机很有可能在天亮之前就从对方的头顶飞了过去,而侦察机的飞行员根本不可能在夜间发现下方数千米海面的舰队,因此这些侦察机也就没有多大价值了。

要知道,在天亮之前,侦察机为了节约燃油,一般都在理想巡航高度飞行,而且大部分舰载机的理想巡航高度都在四千米以,中国海军的“鸬鹚”式俯冲轰炸机的巡航高度就是四千五百米。

对航母战斗群来说,这么近的距离,与肉博几乎没有区别。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在这场海战中,双方的快速战列舰都有用武之地。比如,双方指挥官都让快速战列舰在夜间前出,那么在双方的舰载航空兵投入战斗时,快速战列舰也将相互遭遇。

问题是,李向龙与斯科特都没料到会离得如此之今。

再说了,如果李向龙与斯科特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们也不会使用快速战列舰,依然会重点利用舰载航空兵。

在双方的舰队里面,快速战列舰都只是航母的贴身保镖。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料之外

六点过,侦察机出发后,李向龙去了军官餐厅…

虽然要到七点三十分才供应早餐,但是李向龙是舰队司令,厨师会为他专门准备,也就不用遵守作息规则了。再说了,李向龙忙了一晚,连夜宵都没吃,早就饿得不行了,早点去吃早饭也合情合理。

六点半左右,李向龙回到了作战指挥中心。

此时,天色已经放亮,护航战舰的水飞机正在陆续起飞。

大战爆发后,中国海军就发现,那些在战前设计与制造的水飞机都存在航程短、速度慢的缺陷。只是,直到一九四一年初,中国海军才投入资金,让南昌飞机制造厂等几家规模较小的厂商重新设计一种舰载水飞机。到一九四一年中期,南昌飞机制造厂赢得了海军的生产合同,并且在年底就开始生产新式水飞机。到一九四二年初,中国海军在正式准备了之后,将其命名为“蜻蜓”。

事实,“蜻蜓”的性能也不够理想。

主要就是,海军要求这种水飞机必须在一九四一年底开始量产,以便在一九四二年初取代现役的水飞机。结果就是,南昌飞机制造厂根本不可能从新设计,只是针对已有水飞机存在的缺陷做了改进,并且大量采用了当时较为成熟的设备,比如其发动机就来自“塘鹅”,只是针对水飞机的使用环境做了一些改进。“蜻蜓”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浮筒里增加了油箱,在满油状态下的最大航程达到了一千二百公里。只是。在使用浮筒油箱后,就无法直接在海面降落了,必须用光浮筒油箱里的燃油之后,才能在海降落,因此只能利用战舰的弹射器升空。在飞行速度,“蜻蜓”并没有多大提高,最大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三百二十公里。而最大巡航速度只有每小时二百七十公里,满油状态时的巡航速度则只有每小时二百五十公里。

显然,这个速度根本不算快。

要知道,“海鹰”的第二种改进型,最大飞行速度已经超过了每小时六百四十公里,而英国皇家海军的“海火”式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也接近每小时六百公里,美国海军的“地狱猫”的极限平飞速度也有每小时六百公里。而正在开发的“海盗”式战斗机的设计最大速度为每小时六百八十公里…

只是,在水飞机中,这个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