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搞了一个实验田,种出来的粮食非常后吃,是专门供给中南海的。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向农大的老师们求面粉,而领导们那里,就麻烦了,不得有一些亲朋好友找他们帮忙,还有更多大人物直接下了命令,要农大贡献出一些精品以供大家研究,也让老领导们尝尝鲜。

校长和系主任们受到粮食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了,但是江敏是个体户,和他们学校的关系不大,所以还真是不能硬来。亲自尝了面粉和各种粮食之后,这心思就马上动了起来。等上边的意思一下来,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直接找江敏。

谈判的细节就不用细表了,总之,是双赢的局面,学校出资买走了部分了粮食,江敏亏了一部分钱。而江敏呢!正是和学校签订了合作书,由学校负责科研学术方面的一切问题,江敏负责生产,每年上交所有的面粉。加工厂的问题,学校领导会出面解决,按照他们的说法,可能是要把那个加工厂接过来。

江敏当然高兴了,这说明,自己家乡产的粮食有了销路了。为了不被他们抛弃,江敏还有大力的宣传的无公害食品的重要性,这才是真正能够经久不衰的品牌。现在学校里,讨论的越广泛,对于江敏的计划来说,就越有利。现在大家都在想着吃饱肚子,而江敏提出的这个议题,还真是很超前。

江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里人,不但是江恒水夫妇两个,就连食堂里的工作人员都觉得高兴,好像他们食堂的档次也跟着上去了。江敏给冯志彬也写了信,说了这件事,又给他展望了一下未来。

粮食不愁卖,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这让江富他们整个组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江敏把留在他们这里的库存都提走了。

开始的时候,江敏送走的那些粮食,也很快就赚回来了,想想,一个馒头比普通的多卖三分钱,一斤面粉至少可以做二十个馒头,这农大的食堂,哪天不得用个三四百斤的面粉啊!不过,江敏将面粉定了这个价格,也不算贵,面子做出精面粉,去除杂质之后,最多得七十多斤面粉。

江敏自己留了一部分面粉,剩下的都上缴了,可是这次江敏可是要收钱的了。面粉直接从加工厂被收走,江敏都是用二十斤的特制包装袋,而且还要求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就这样,农大精粮的品牌算是打出来了。甚至引起了轰动,成为了身份和能力的象征,因为这么好的粮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这一年的冬天,冯志彬是没有假期了。江敏只能跟这父母一起回老家过年,因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江敏很容易就看出不同来,看那办年货的人脸上的笑容,仿佛都多了起来。这一次,江恒水甚至给孙子买了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回来。

二百四十七 李家媳妇

十二寸的黑白电视真的没有什么意思,江敏看着电视中模糊的画面,江敏还得乐呵的陪着大家一起看,江敏家可以说是他们乡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呢!这台电视机是老爸江恒水主动要买的,甚至还用了二十斤的精面粉去跟别人换了买电视机的票。

江敏家的小二楼是乡里的第二幢小楼,第一幢,是乡政府,那是在七十年代盖起来的。现在江家买了电视,就直接在二楼的阳台上竖起了一个木头杆子,用铁丝固定在阳台的栏杆上,木头杆子底下还放了一个铁盘子,这是为了调整方向。自从有了电视机,江家的客人可就多了。最外层是站着的青年人,中间部分坐的是长辈,长辈的脚下坐着小板凳的是孩子们。从上午九点多就有人来,一直到晚上十点,所有的节目都结束,江家都是宾客满堂。

江恒水夫妇很开心,家里的客人多,代表着自己的人缘好,农村人更讲究面子,如果不是和你家的关系好,很少有人能够来做客的,这叫不外道。

江富也是这个想法,只是苦了李淑华了,每天要烧那么都的水,还要给大家准备吃的,等人走了,还有收拾那满地的瓜子皮儿。江敏这次也省心了,家里孩子们现在都围着电视转,无论是播放新闻联播,还是唱大戏,他们都高兴的不得了。

好在,江敏他们这里也有休息的时候,因为他们这里,经常会停电,这不,刚刚到晚上八点,电就听了,江家的客人也没有走。李淑华和江敏两个非常冷静且熟练的从抽屉里拿出蜡烛和烛台来,江家的茶话会继续。

到了这里,江恒水可比闺女更有话语权。因为现在大家还是觉得,江家能有现在的成绩,完全是江的老爷子高瞻远瞩。所以,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都想向江恒水打听一下最新的情况。

自从江敏把精面粉弄出来,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