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虽然飞不高也飞不远,也足以令人惊奇了。

太子曾经训斥过几回:“身为太孙,你应该潜心学习的东西多的是,怎么可以沉迷于这些奇巧之道。玩物丧志的道理,你不会不懂吧!”

面对太子疾声厉色的训斥,太孙不慌不忙地拱手应道:“请父王息怒。儿臣早已将该学的课业都学完了,有了闲暇的时间,才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像父王闲来学着炼丹一样,虽然没什么大用处,却令身心愉悦。”

太子:“……”

太子被怼得无话可说,悻悻地拂袖而去。

之后,便再也没说过此类的话了。

太孙自昨日从普济寺回来之后,心情一直颇佳。特意召了府里的能工巧匠来,研究着做一副弓箭。

工匠们早已习惯了太孙的兴之所至,其中一个颇受器重的宋工匠大着胆子笑道:“请恕小的冒昧多嘴,殿下从不练武,要弓箭有何用处?”

太孙扬起唇角,笑了一笑:“做弓箭,我自有用处。用料倒不必太过考究,结实耐用即可。只是,我要的弓箭,一来要省力,适合臂力较弱的女子使用。二来射程要远胜过普通弓箭。”

原来是要送人!

几个工匠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然的笑容。

宋工匠笑道:“殿下放心,小的进府之前,专门替人制过弓箭。别的不敢说,做一副好弓箭倒是不费什么功夫。”

太孙含笑道:“既是如此,那就有劳宋工匠教我如何做弓箭,我要亲手做一副。”

要送给心上人,当然是亲手做的最有诚意。

太孙对定北侯府二小姐的青睐,在府中也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太孙要亲自做弓箭,肯定是打算送给顾莞宁。

另一个陶工匠笑着凑趣:“女子大多喜欢衣料首饰金银玉器,没想到顾二小姐的喜好倒是与众不同,竟然喜好拉弓射箭。”

“顾二小姐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略显肉麻浮夸的称赞,听在太孙的耳中,却觉得异常顺耳。

怪不得人人都喜欢逢迎拍马的小人……当然了,这几个工匠心性淳朴说话耿直,说的也都是实话,和那些小人不可相提并论。

小贵子走了进来,低声禀报:“启禀殿下,穆侍卫回来了。”

太孙眼中闪过一丝喜悦,示意几个工匠自行琢磨,便起身去了书房。

穆韬一五一十地将此行的经过道来:“……属下已经将殿下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顾二小姐了。”

太孙哦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促狭希冀期待的光芒:“那她是什么反应?”

穆韬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如实答道:“面无表情,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太孙:“……”

第二百四十二章 风波(一)

时间一晃,便是数日过去。

到了年底,正是侯府最忙碌的时候。

田庄的庄头要将一年的收益送到府里,各铺子的掌柜要来交账册核对一年的账目,府里所有下人和侍卫都要发月钱,还要往各府送年礼。

吴氏第一年正式掌家,往年看着沈氏忙碌,心里又嫉又羡。今年轮到她操心忙碌,整日忙得脚不沾地。

好在还有方氏帮忙,顾莞华年龄也不小了,也能帮着理事。吴氏特意将库房的差事给了顾莞华。

至于顾莞宁,吴氏其实并不乐意让她领差事,只是让顾莞华做事了,也不好让顾莞宁闲着。思来想去,便打算将过年时针线房里的一应事务交给顾莞宁掌管。

吴氏有意讨好太夫人,特意在给太夫人请安的时候,提起了此事:“……姑娘家一日日大了,也该学一些掌家理事的本事。莞华领了库房的差事,我想着,将针线房里的事交给莞宁。”

太夫人瞄了吴氏一眼,不置可否。

吴氏笑容不变,心里却微微一沉。

顾莞宁淡淡张口说道:“多谢大伯母一番好意。只是,我素来不喜女红,对针线房里的事情也不熟悉。即使领了差事,也做不好。而且,祖母身体还未痊愈,我也没心思做别的,只想一直陪在祖母身边。”

这么说,已经是很给吴氏颜面了。

针线房和库房怎么能相提并论?

库房是府中最要紧的地方,过年时各府年礼来往都在库房的账册上,掌管库房,着实能学到不少当家理事的本事。

府里的针线房,也不是说不重要。要给每个院子里的主子下人都准备过年的新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