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 (第1/4页)

顿了顿,又低声道:“祖母这么做,也有弥补三婶之意。”

萧诩一听便会意过来,心中有些愧然,握着顾莞宁的手低语道:“祖母行事,确实周全仔细。”

说到底,还是元佑帝那道遗旨作的孽。

顾莞宁不愿说这些,很快扯开话题:“三弟定下亲事,也是一桩大喜事。你我也该有些赏赐,略表心意。”

“这是当然。”萧诩笑道:“不如给他升一升官职,让他统领千人,做个校尉将军。”

顾莞宁嗔怪地扫了过来:“不妥!他进禁军才几个月,既无资历也无功勋,给他升职,如何能堵得住悠悠众口。三弟也是心有傲气之人,想来也不愿担上靠着后戚身份升官的名声。”

“我们赏些金银玉器到方家,算是给方家一个脸面,也让这门亲事颜面好看些。”

萧诩欣然点头:“也好。”

……

帝后一声令下,帝后的赏赐很快到了方家。

方家上下受宠若惊,惊喜不已,一起跪谢帝后恩典。

顾方两家结亲之事,也迅速传开。一时间,不知惹来多少人的瞩目和议论。又不知有多少人羡慕方家的好运气。

顾谨礼身为顾家三房独子,当今中宫皇后嫡亲的堂弟,如今在禁军任职,品貌出众,堪称少年英杰。若不是因为方氏,方家如何能攀上这样的好亲事!

在隐约猜到内情的人眼中看来,此事更值得人深思琢磨。

思虑了许久的崔尚书,终于下定决心。

崔尚书挑了一个休沐之日,邀了顾谨行夫妻回府。

顾谨行崔瑶在崔家待了一整日,直到晚上才回定北侯府。

天黑之际,顾谨行悄然去了正和堂,将崔尚书暗中叮嘱交代的事告诉了太夫人:“……祖母,此事事关重大,岳父叮嘱,除了祖母之外,绝不能让他人知晓。”

饶是太夫人老于世故,也惊愕了半晌才道:“谨行,你的岳父有这等决断,果然非常人。”

顾谨行笑着叹了口气:“不瞒祖母,岳父和我张口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要试探四妹之事。我当时打定主意,不管他如何追问,绝不透露半个字。”

“却未想到,岳父和我说的竟是这些……”

顾谨行顿了片刻,说了下去:“不管如何,这对二妹都是一桩好事。岳父特意让我们帮着传话进宫,也有卖个人情给我们顾家之意。”

可不是么?

这个老狐狸!

太夫人心中腹诽,口中却笑道:“罢了!他肯退让这一步,也不是易事。别的方面补偿他一些也是应该的。”

“你现在也该将心彻底放下了。崔家和我们顾家,依旧是姻亲和最坚实的盟友,绝不至于反目。你和崔氏,便安心过日子吧!”

顾谨行被说中心思,也有些赧然:“是,孙儿都听祖母的。”

太夫人想了想,又笑道:“崔尚书这般精明果决,想来日后官途不止于此。他正值盛年,再进一步,也是理所当然。以后若是内阁之位出了空缺,我们便出些力气,将他推举入阁。”

也算还了这份人情。

顾谨行笑着应了一声。

“这件事先瞒着不说。不过,日后你三叔总能猜出是怎么回事。”去了一桩心事,太夫人也颇为欣慰,随口笑道:“到时候,便怪不得你我了。”

“过几日,你和崔氏就进宫一趟,给皇后娘娘请安吧!”

第九百三十三章 释然

五日后。

顾谨行夫妻两人领着俊哥儿进了宫。

五岁的俊哥儿人如其名,确实生的俊俏讨喜。进了椒房殿,磕了三个头:“侄儿给姑母请安。”

稚嫩的童音,透着几分奶气,偏偏一副严肃的大人口吻。

端坐在凤椅上的顾莞宁,不由得扬起唇角:“平身。”

俊哥儿利落地谢了恩,站直了身子。

顾莞宁不急着和顾谨行夫妻说话,先招呼俊哥儿到身前,含笑问道:“刚才请安说话,是谁教你的?”

俊哥儿一点不慌,挺着小胸脯说道:“父亲母亲都教导过侄儿。”

几岁的孩童,都喜欢做出大人样子来。却不知在大人们眼中看来,是多么的稚嫩可笑。

顾莞宁忍住笑,摸了摸俊哥儿的头:“俊哥儿果然聪明乖巧。”

俊哥儿被夸得满心自得,面上却做出宠辱不惊的样子来,故作沉稳地应道:“多谢姑母夸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