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部分 (第1/4页)

骏马沉闷的马蹄声陆续响起,很快到了城门边。

这一行骑兵,足有千人之多。人人身材壮实,目光沉着。身上带着难以形容的凛冽杀伐之气。

每个人都有三匹坐骑。算来,便足有三千多匹骏马。三匹骏马轮流换乘,便可以日夜不息,全速赶路。马背上放着可供数日果腹的干粮冷水。

为首的男子,手执一杆旗帜。红色的旗帜因疾驰而猎猎作响,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顾字。

这是定北侯府顾家的旗帜!

这行人,是顾家的侍卫,要日夜兼程赶往边关打仗。

骑着黑色骏马的青年男子,容貌俊秀,眉眼沉凝,一定是定北侯世子。

原本在城门处排队等候出城或进程的百姓,不约而同地让了开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定要打个大胜仗,将鞑子们都赶回去!”

呼喊声很快一声接着一声响起。

顾家侍卫们并未停留,神色依旧冷静,一人三马迅速出城。

一千多人,只用了小半个时辰,便全部出城,可见速度之快。

顾谨行骑术颇佳,冷冽的寒风并未吹灭他胸膛的热血。他夹紧马腹,一马当先,飞驰而出。

第一千零一十章 意外(一)

一行人疾驰数里。

阳光渐盛,炫目的光芒照在众人身上,如镀上了一层金光。

就在此时,在前探路的侍卫忽地神色怪异地骑马过来禀报:“启禀世子,前方两里处有人在等着世子。”

众人骑马速度极快,来报信的侍卫格外谨慎地退到了官道外,声音在风中飘荡不定。

顾谨行下意识地皱了皱眉,也不及问是谁,略一点头,胯下骏马已毫不停歇地冲了出去。

众人疾驰行军,不便随意放慢速度或停留。也因此,顾谨行遥遥看见官道外的一众身影时,便骑马出了官道,一边扬声下令:“顾统领领着众人继续前行,我殿后。”

顾柏朗声应了,继续领着众侍卫前行。

大秦自建朝起,高祖皇帝便开始修建官道。京城共有四处城门,城门外的四条官道十分宽敞,足够八匹马并行。行出几十里地左右,又各自分出岔路,通往大秦各地。

顾谨行要领军往西北边关,这条官道是必经之路。

官道旁或是稀疏的树林,或是空地,几乎没什么人烟。只有过了这条官道,有了岔路之后,才会有村庄田地。

高祖皇帝用心良苦。有意肃清京城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防止有人图谋不轨,领兵潜入京城。

……

官道外的空地上,出现了整齐的一列队伍。

粗略一看,至少也有两百人。

这两百人,俱是身材精壮目光明亮,各自骑着骏马。巧的是,每人的身边也备了两匹骏马,上面放着干粮袋和水囊。

领先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年身量修长气度出众,相貌十分俊秀,目光坚定。

少年的身侧是一个圆脸爱笑的青年随从,另一侧,则是一个俊朗沉稳锐利的青年男子。

顾柏策马飞驰而过时,目光迅速掠过少年的脸孔,素来八风不动的脸上难得有些愕然。不过,这愕然只是瞬间的事。一眨眼,便已没了踪影。之后的侍卫迅疾骑马跟上,在官道上留下沉闷的马蹄声。

顾谨行放缓速度,策马到了少年面前,目光无比复杂。

时间紧急,容不得顾谨行唏嘘感慨。他很快策马停下,张口问道:“阿言,你怎么来了?”

这个少年,正是顾谨言。

他身侧的两个人,自然是顾福和季同。

沈谨言清亮的声音传进耳中:“大哥,我和你一起去边关!”

在看到沈谨言的时候,顾谨行便有了预感,此时想也不想地回绝:“胡闹!边关在打仗,此去生死攸关,还不知能否活着回来。你给我安分地留在京城!”

沈谨言抿紧嘴角,目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我已经下定决心,大哥不肯带我同行,我便自己去。”

顾谨行:“……”

“昨天我得了消息之后,便决意同往边关。”数千匹马的马蹄声齐声作响,沈谨言不得不扬高音量:“大哥,时间紧急,先别多说,赶路要紧。”

他连夜出了城门,领着季同等人在驿站里住了一夜。天未亮,便一直在此等候。果然等来了顾谨行。

顾谨行既感动又头痛。

只是,边关情势不明。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