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部分 (第1/4页)

转眼间,她竟也是要做祖母的人了。

幸福安逸的日子,过得似乎格外快。

琳琅笑着来禀报:“明郡主听闻公主殿下回宫,特意来请安说话。”

顾莞宁笑道:“让她进来。”

……

番外之月圆(一)

过了片刻,姐儿走了进来。

她穿着秋香色的罗裙,清秀白皙的脸孔温柔安静。

姐儿比阿娇年长一岁,今年二十岁。过了这个年头,便有二十一岁了。这个年龄尚未婚嫁的少女,整个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

若不是身居后宫,不知会有多少流言蜚语。

阿娇过的幸福顺遂,和周梁夫妻恩爱。对形影单只的姐儿颇为怜惜同情。只是,她并未将这份怜惜露于脸上,免得姐儿尴尬难堪。

“堂姐,”阿娇笑着寒暄招呼:“多日不见,你似又清瘦了几分。”

姐儿抿唇一笑,低声应道:“吴妈妈前些日子受了风寒,病倒在榻。我放心不下,时常去陪她。”

姐儿和吴妈妈名为主仆,情同母女。

吴妈妈病了,姐儿亲自喂药相陪。便是女儿待亲娘,也不过如此了。

有情有义的姑娘,总令人喜欢。

顾莞宁略一思忖,便道:“传本宫口谕,请徐太医为吴妈妈看诊一回。”

徐沧医术之佳,举世无双,早已名闻天下。

姐儿本想求一个普通太医为吴妈妈看诊,没想到顾莞宁竟派了徐沧,心中惊喜不已,忙行礼谢恩:“多谢皇伯母。”

顾莞宁淡淡一笑:“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于一朝皇后而言,这确实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吴妈妈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姐儿心中满是感激,又谢了一回。

阿娇笑道:“堂姐,你总是这般多礼。这点小事算什么。”

姐儿进宫已有十年。说话行事一直小心谨慎。和阿娇的自信昂扬正好相反。

姐儿看着阿娇美丽圆润的俏脸,微微一笑。

她和阿娇怎么能一样?

阿娇是大秦公主,是帝后最疼爱的掌上明珠,天生便该活在众人的娇宠中。而她,却是齐王府唯一的血脉。因着帝后宽容,才得以苟活于世。

她心中满怀感激,愈发约束自己。

……

徐沧为吴妈妈看诊开了药方,过了数日,吴妈妈大有好转,很快便下榻走动。

“奴婢身子已经好了,郡主别总日守在奴婢身边了。”吴妈妈感动又羞愧地说道:“奴婢没能好好照顾郡主,倒劳烦郡主照顾,心中实在愧疚难安。”

姐儿不以为意地笑了一笑:“吴妈妈和我还这般客气做什么。你好好保重身体,能长长久久地伴在我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吴妈妈红了眼眶,哽咽着应了一声。然后,满怀希冀地问道:“郡主之前应过奴婢,要请皇后娘娘为你择一门亲事,不知郡主说了没有?”

姐儿:“……”

吴妈妈这一场病症来势汹汹,躺在床榻上直抹泪,说她只身一人,自己难以合眼安心。为了哄吴妈妈高兴,她才应了吴妈妈的恳求。

吴妈妈这记性也太好了。

病刚好,就来催婚。

姐儿头痛不已,想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吴妈妈又自言自语道:“罢了,奴婢就厚着脸皮去椒房殿一回,求见皇后娘娘。请娘娘为郡主做主!”

姐儿头更痛了,只得应道:“我自己去说。”

吴妈妈欣然一笑。

姐儿随口哄了吴妈妈几句,根本未放在心上。进了椒房殿,更是只字未提。

可惜,她太低估吴妈妈希冀她成亲出嫁的渴切了。

胆小怯懦的吴妈妈,竟趁着她读书之际,悄悄出了碧瑶宫。当姐儿出了书房时,才知吴妈妈独自去了椒房殿。

姐儿哭笑不得,舍不得生吴妈妈的气,又怕吴妈妈出言不慎触怒顾莞宁,立刻便去了椒房殿。

……

椒房殿。

吴妈妈跪下,先是磕头谢恩,然后鼓起生平所有的勇气,道明来意:“……奴婢自知身份卑贱,今日言行,已逾越了为人奴婢的身份。”

“只是,奴婢实在不忍见郡主孑然一人,蹉跎岁月。”

“皇后娘娘心地仁厚,待郡主如己出。想来也一样盼着郡主能有个好归宿。奴婢今日厚颜来相求,请娘娘为郡主做主,择一门合宜的亲事。奴婢有触及宫规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