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中优先选择,如果没有人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新集团总裁的职务,我们才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我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人才。”

赵文凯说完,就开始注视着会议室内所有人脸上的表情和他们的一举一动。果然,话音一落,在场的众人就立刻反应不同,有的欣喜,因为这部分人对自己目前的位置并不满意,或者是身居部门的第二把交椅想挪动下位置。

还有的显得无所谓,看起来这些人或是满意自己目前的位置,或者是对能源行业根本不熟悉,因此不想涉足其中。

总之,这样的反应是赵文凯所需要的,因为在座的高层相比下属员工和中层管理者而言,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少,因此能够调动下大家的情绪和积极性,对一个集团的高层发展是有好处的。

叶枫看到赵文凯把话放出去了,就立刻敲了敲桌子然后正色的说道:“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会议结束之后向集团递交申请书。下面我们谈一谈有关集团发展慈善事业的事情。”

一句话说出来,原本有些喧闹的会议室立刻安静了起来。

说起来,前面讲的都是集团赚钱的部分,只有现在要讲的公益事业才是送钱的买卖。不过做慈善事业,一直都是除了内地企业以外,世界范围内大集团每年都做的。

不要看这些公司每年的上亿的巨额利润,同样的大笔大笔的慈善捐款和企业的慈善基金同样的在大笔大笔回报社会。

我们不能要求企业把所有赚回来的钱都回报社会,但是只是一少部分的慈善资金调度,肯定会解决社会上不少的隐患和所存在的问题。

当然,企业之所以这样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并且还可以更加快速的融入这个社会。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

最起码“为富不仁”这个词汇不会出现在自己头上,当然,这是典型东方人的思维模式。

政府官员、地产大鳄、影视红人以及体育明星捧场。耀眼的灯光优雅的音乐,考究的餐品,红酒做伴,佳人相随,名流商贾云集,在众人或羡慕或钦佩的目光中,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散去千金。

这不是【好莱坞】大片的情节,而是如今国际上为人热衷的慈善活动。

在现在的内地,行善者是不愿意被宣扬的,一来怕露富,引来一群觊觎财产的小人;二来怕被说成沽名钓誉,落个“花钱不讨好”的下场。

“低调!再低调!”大多数行善者这样告诫自己以及被他们帮助的人。现在内地讲的是“雷锋精神”,就连小学教科书里都是教导孩子做好事不留姓名。

其实这样的想法在当今和日后的社会是越来越吃不开,甚至是严重的扭曲了慈善的本质。只有公开化、透明化地慈善活动才能聚集更大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人。才会对社会产生大地影响。

这不是“做好事不留名”所能做到的,公众需要知道有人“在做”,大家都“不讲话”。那么谁知道这个社会上究竟有多少“热心人”的存在?

【华夏集团】有自己地慈善基金,并且有专门地团队负责经营管理和监督。并不是外人所想像地把钱捐出去就万事大吉,基金也需要资金增值,只要形成良性的循环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并且把慈善活动当作一项事业一直做下去。

在社会开放化的国家。如今社会上盛行的这种带有社交性质的慈善活动,更是被有地人视慈善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慈善活动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其中李家诚、邵义夫,哪一个不是被社会传媒称为“慈善家”。

邵义夫的慈善就做的就很像样,在内地,“义夫楼”、“义夫馆”遍地都是。

而在赵文凯印象中慈善做的“规模最大”地当属那个成天给自己打电话。询问自己啥时候有出售【微软】股票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在慈善领域的“得分”并不比软件领域少。1999年,盖茨夫妇成立“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估计该基金会目前总资产额约在291亿美元左右,是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盖茨同学甚至表示,他几乎所有的财产都将留给这个基金会。以他500亿美元的资产计算。基金会未来的规模起码则是资产的两倍。

从首富到慈善家。比尔·盖茨很轻松地按下了“切换键”。这或许是他一生中写得最漂亮的一则“程序”。

相比之下,赵文凯的钱比盖茨同学要多的多,而且所做的传媒事业更是在这方面就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