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楚玉跟她解释这罗天大醮祈福大法会是道教里头祭祀规格最高、祭祀期间最长、规模也最大的重大法事,一般几十年才举办一次。京中首屈一指的道观应属皇家道观灵济宫,举办这样盛大的法会宗旨是敬天礼神,为天下苍生祈福,应该上报朝廷,而且一般会由灵济宫承办,混元灵应宫并没有这么做,内中显然大有问题。

四人到达观门前,立刻有知客道士前来拦在他们面前,询问他们的来历。

叶南乡上前投上名帖。

那知客看了之后,有些惊讶与莫名,与边上的人稍做商量之后,稽首道:“仙长请稍待,待我去禀明师父。”

四人被另一个知客招待在门前的茶寮里暂坐,倒也没人特别关注他们。

楚玉和他两个师侄本就是道门中人,不用装,往那一坐,一副正统道家高士的模样,十分令人信服。

泠然心想他们不可能报上天枢派的大名,瞧着这么不受重视,有些好奇名帖上到底写的什么,便偷偷扯了扯楚玉斜执的拂尘。

楚玉淡淡一笑,坐在他旁边的叶南乡蘸了点茶水,在桌子上写了琼州金丹派几字。

泠然真觉服了他们,琼州就是海南,对古代人来说,当真是远在天涯海角估计混元灵应宫的人想查证他们的身份也难。

果不其然,知客进去回禀了之后,出来接待他们进去的也不过是另一个没有职位的道士,只问他们如何得知这里要举办大法会。

叶南乡代答道:“我等追随师叔云游四海,年前到了京畿,便听说了贵派的盛会,故此前来一睹各派大师的风采,兼学各家所长,待得回转琼州,也好向门人传达别派的一些要意与精髓,以完善我派的修为。”

他说得头头是道,那道士也不怀疑,因为举办这样的大法会,上头是为了掩饰外地进京来的人数众多,免得惊动了官府,可不明就里的人前来投奔和参加也在所难免,倒也正好籍此伪装。

他们被安置在道观里侧一偏远的破旧屋子中,应该是柴房或者杂物间收拾出来的,屋顶上的瓦片好像刚翻新不久,看来早有准备。

负责招待的道人说因为观中来的人太多,一时没好地方安顿,让他们将就着挤一下。为了显示修道人的公平,说是听到打梆子的号声之后,请所有的道人正了衣冠到斋堂外领饭食,至于何时举办什么法事活动,让他们自己寻别的道友了解,匆匆交代之后,那道人就走了。

听那道人把吃饭叫做“让斋”,泠然初时不明白,经过叶南乡解释才明白是道教丛林宫观用膳仪式里的一种专称。道观分子孙庙和丛林庙两种,前者由师徒之间代代传承,庙产都是继承下来的,其他门派的道友最多以客人身份暂居,而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也不允许收徒,庙产属于天下道士共同所有。

据叶南乡分析,目下就算混元灵济宫是子孙庙,但来了这么多人,也只能借鉴丛林道观的方式管理了。

泠然听后嘻嘻一笑,觉得丛林道观对待天下道友的模式实在人性化,他们来当一次探子,不仅有免费住宿,还能蹭到免费伙食,真是不错。

这样松散的管理方式和清茶淡饭的待遇正中他们的下怀,方便他们四处走走看看,打探一下究竟有什么人物来此,于是四人分成两拨行动。

楚玉和泠然装作在庭院里看景。

混元灵应宫很大,里头有小山有湖水,风景优美。道教男女之妨没有佛教那么森严,里头有个别教派例如正一教还允许道士跟道姑结婚,所以她们也不算出格,一路走来,还发现几对“同类”,泠然不由失笑。

混在混元灵应宫里的还有许多是火居道士,有在家修道的那种,荤腥不忌,他们三五成群地做着各种杂事。有人聚集了一大帮人在宣扬自己教派的教义;有人还取了钓竿凿冰取钓,旁边还侍候着小道童,好不惬意;可以看出里头有一小部分人确实是慕名前来参加盛会,也有京中被某些思想毒害了的百姓络绎不绝地前来参拜什么极道祖师。

两人走了一会,迎面遇到一个留着两撇八字胡的中年道士,看衣着打扮是混元灵应宫中人,一手里拿着一叠薄薄的小书册,看到他们就上来一指内屈(状若兰花指,意即一气化三清)为礼道:“这两位道友面生,是不是今日刚来的?”

楚玉拱手为礼,那道士便递上两本小黄册来,道:“我辈近日初闻极天道派大圣忏,各派道长们都说好,还请两位仔细一阅。”

泠然接过那两本小册,但觉走了许久,却没听到哪里有做法事的声音,便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