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尹家娘子被丈夫呵斥,心中恼火,拍了她两下。

其实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衣,她下手也不重,可是女儿愣就被娘的架势惹得大哭,那个蒙头大睡的汉子也被吵醒,瞪着一双朦胧的睡眼逡巡着车里的人。

于是尹大哥开始骂婆娘,尹家娘子扁着嘴眼看也要哭,他们家大孩子出面劝着父母,车里闹腾成一片。

泠然怕吵,便扬声问车夫:“老哥,请问县城还有多远?”

车夫答道:“不远了,也就二十来里地,几位今日是要住在城里头吧?”

二十来里路现在对泠然来说并不是什么远的距离,她一拉红绡公子的手道:“师兄,咱们下车走过去怎样?”

红绡公子本也有此意,只因泠然靠在他身上,他感觉极是受用,便把一切聒噪自动隔离在耳朵外,听得她要求,自然应允,于是他们也不等车停下,就携手跳下车。

杭莫儿只得也跟了下去。

那青年急了,探头出来叫道:“诶诶你们别急着下车啊还早呢”

车夫也十分惊异,真要停车,红绡公子曲指一弹,一缕劲气重重弹在马臀上,车夫便控制不住,马儿长嘶一声,撒开四蹄狂奔而去。

青年不妨马会突然快跑,扑通一声跌进车里,滚在壮汉脚下,把牙齿在一根柱子上磕得生疼,骂骂咧咧地自地上爬起。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那汉子鄙夷地出言讥讽。

青年被戳到痛处,抬起头来,赤急白脸地道:“你说谁呢?你说谁?”

“这几个人岂是寻常?难道你觉得你有本事娶到那位姑娘么?”汉子倒没有准备跟他打架的态度。

青年气焰更旺了,捂着嘴叫道:“若不是他们突然下车,我打听不得是哪一家的姑娘,也未必不能托媒上门求亲。”

汉子哼了一声道:“你不是说常往县里走么?难道就没觉得那位公子眼熟?”

“眼熟?这样的人品我见过一眼的就不可能忘记,怎么可能眼熟……”青年说到一半,忽然一拍脑袋,“哎呀被你一提醒,我还真的好像见过,这是怎么回事?”

“想不起来?那你去县衙门口告示栏上好好看看就知道了”

尹家人也被他们说的话吸引了过去,小丫头的哭声渐渐小了,汉子不理会他们一脸的讶异,倒头又开始睡觉。

房陵自古就是比较有名的帝王流放之地,除了最著名的唐中宗李显曾流放于此十四年,走到城中茶肆坐下,便可听到各种不同语音的人们各种高谈阔论,经过红绡公子解释,泠然才知道这个流放之地并不像她想象中的比如边塞,琼州等地生存环境恶劣,反倒因为历代的多次贵族流放使得这里享有不同寻常的繁华。

从远古尧帝之子丹朱避舜于房陵开始,此地开始了放逐之先河,当时只称一个房字,后来形成房子国;秦始皇年间,嫪毐作乱被诛灭,株连了四千余家人朋友,被夺取爵位迁徙到此,后来他赐死吕不韦,又发配了万余人来到此地;接着秦国灭赵,赵往投降后也被迁徙到房陵,赵国的许多贵族也便跟随故主迁居到此。一个小小县城,从此进入了异常的繁华。

到了汉代,汉高祖刘邦的鲁元公主的驸马张敖、济川王刘明等六大贵族被流放至此;唐代则有高宗皇帝子燕王李忠、太宗李世民的高阳公主及驸马等十几位王公贵族被贬谪到这里生活;至于五代两宋,则人数最多,计有多位帝王将相在此渡过了他们人生的低谷。

由于以上原因,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几乎家家会酿酒,城中酒肆特别多,人们多爱饮上几杯。

红绡公子便也带着她们上了一家颇为宽敞洁净的酒楼,靠窗可以看见街头的风土人情,而楼上置了一个说书台,台上人正手舞足蹈地说着《薛刚反唐》的故事。

酒香菜香弥漫在楼头,因着红绡公子和杭莫儿人物俊美异常,泠然又神神秘秘,他们虽在角落靠窗坐着,还是很引人注目,连小二都特别喜欢过来推荐。

“客官,你们是外地来的吧?可知道我们城里的封疆御酒享誉千年?来一壶吧,少来点喝不醉人”

红绡公子意外赞同了,向泠然道:“师妹也喝点吧,咱们好像一整年没有沾酒了,此地的酒不烈,你少饮一两杯?”

泠然见他难得开口要求自己做什么,况且既然出游,还是入乡随俗,高高兴兴才好,便轻轻点头。

三人一边听说书,一边品着美酒,倒是挺惬意的,不一会儿,泠然已微微感觉头晕,嗔道:“还说这酒不烈呢,我只喝了两杯,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