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因为隔着我们才得以达成,我军一旦消失,没了中间的屏障存在,他们早晚会起冲突,乃至战火连绵。”

公孙瓒平缓一下情绪,说道:“可怜我北疆子民又要遭受外族的荼毒,袁绍应该会把曹操当作主要敌人,外族的来犯他不会去管,送上钱财会让外族劫掠的力度小上很多。现在我给你最后的任务,你率领残余白马义从去并州会合田畴和邹丹,然后你们一起去找张燕,面对强势的袁绍他无法对抗,与他合兵一处你们才能牢牢掌握住上党和壶关静待时机,幽州和并州大部分土地就暂时交给袁绍。

不过我相信你们等不了几年曹操就会击败袁绍统一北方,那个时候你们再投靠曹操,有杨风这个家伙在,安全上不成问题,加上他极度仇视外族,将来的曹操会象我们一样面临外族的问题,这个时候你们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只要表现够好,说不定你们中间还能出现封侯拜将的人,哈哈,不过我是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了。”

田豫表面上没有反对,背地里却想偷偷留下来,被公孙瓒塞给他一封信后命令白马义从强行架走,随即缺兵少将的易京城在顽强抵抗五天后陷落,袁绍屠城的命令执行下去,所有除了袁绍士兵外的活物被屠杀一空,公孙瓒在城破之时就点燃堆积在自己府邸的木柴布匹等物自杀身死。

被迫离开易京的田豫先是北上上谷会合邹丹将那里的军资全部带上才南下去并州会合田畴,然后兵发上党与张燕合并到一起,沉寂下去。

袁绍全据幽州后进兵并州,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顺利接收下来,在上党被长年和外族作战锻炼出来的邹丹等人迎头痛击,无法占到便宜只好退去,随后不顾田丰等人的强烈反对,把袁谭封为青州刺史,袁熙封为幽州刺史,袁尚封为并州刺史,从此埋下将来夺嫡的隐患。

第五卷 袁曹争雄王者现 121 战后余波

121战后余波

袁绍在攻破易京后下达的屠杀令在大汉土地上掀起轩然大波,引来无数名士的口诛笔伐,这些人中尤其以孔融,庞德公等人为最,让他麾下的笔杆子陈琳疲于奔命,应付的异常艰难,最后被硬生生累至病倒卧床不起。

在被从甄家搜罗而来的珠宝等物装饰得充满奢华气息的袁绍府邸议事厅里,嘴里不停喷着口水的袁绍正在发泄怒火:“不就是杀掉点微不足道的贱民,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如此针对于我,你们都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逢纪这回任凭郭图等人怎么打眼色都视而不见,死活不愿意开口,撞正枪口可不是他这样人该做的事,田丰没有管这么多,梗着脖子顶上去:“当时我们就曾劝主公不要下达屠城令,可是您仍然一意孤行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如今这些名士看不过去还好办,可是幽,并两州的稳定需要花费的时间就太长,南方的曹操不会给您留下足够的时间,只要他稳定好自己后方,必然会趁着北方不稳的时候与您决战,到了那个时候内部不稳,我军人数上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袁绍不耐烦的说道:“行了行了,不要再说这些,我就是现在后悔不该下那个命令,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你们都给我想个办法出来解决这件事情。”

沮授不忍老朋友受窘,出言道:“我认为主公应当向天下发出谢罪檄文,明言自己的过失,这样还能挽回一些名望,毕竟以您四世三公的地位,只要摆出一定姿态,他们也不会太过深究,这样只不过是让你面子上稍微难看一点,同时给幽,并两州的百姓一定补偿,相信这样就能够平复不少争议。”

脸色不好的袁绍没有理睬这个建议,眼睛看向逢纪他们,问道:“你们都给我好好想想,给我拿出平时引以自豪的本事来。”

郭图想了一会,眼睛一亮,说道:“不如主公将罪责推卸到几个名声不显的将领身上,就说他们治军不力,没有约束好部下才酿成这个后果,反正只要严密控制知道您下令的人,就不会流传出去,不过推出几个替罪羊就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又不伤害您的名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田丰怒气冲冲的质问:“难道公则认为这样做的效果比主公自己发出谢罪檄文强?知道主公下令的人这么多,你能够一一监视起来不让他们说话?何况一旦被人发觉,主公的名望只怕会更加跌落得更加厉害,你这是帮主公还是害主公?”

许攸阴声说道:“既然元皓这么说,那是不是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既不损害主公名望,又能让主公更快的稳定两州?”

田丰不无忧虑的回答:“我认为主公自己发出谢罪檄文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