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噗哧…。。”

冲在最前方的东吴军正待要举起手中的盾牌进行防御,快得犹如惊鸿般的黑影已经在眼前一闪而过;待他们反应过来时,整个人早已在瞬间被射成了筛子

由于大军正在全力冲刺中,因此当第一排将士倒下之际,随后跟上的东吴军根本就没法立即刹车,不少人顿时因为这样而被地上的同伴尸体绊了一下,随即便已扑倒在地上翻滚了起来。

“唆唆唆唆”

不少忽然被绊倒的东吴军爬起来,漫天的箭雨已经瞬间把他们钉死在地面之上。若非身为领军大将的魏延武艺高强,只怕同样冲在最前的他此时也早已当场毙命。

“咻咻咻咻咻咻…。”

还没等在场的东吴军停下来喘一口气,再度响起的破风之声已然让他们脸色大变;一大片看似根本不需要准备就可以再度发射的死亡阴影瞬间把此时位于最前方的东吴军笼罩在内,随即地上便已再度多出了几百具死不瞑目的躯体。

原本还只是略带烟尘的平原之地,此时早已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罗地狱;所以正在前进的东吴军将士几乎已在同一时间停下了脚步,一道道满是惊恐的目光此时早已牢牢地锁定在了太史慈身后的银河弓骑之上。

“唆唆唆唆…”

眼见对面的东吴军似乎停了下来,太史慈更是毫不客气地再度大手一挥,后两排手持长弓的骑军便已再度释放出了手中的利箭。片刻间又有数名东吴军的将士应声倒地,至于身为主将的魏延此时早已面沉如水。

“咻咻咻咻咻…。”

再度响起的呼啸之声让对面的东吴军顿时脸色发白,谁也没能想到对方的强弩可以做到无间隙的连续发射,如此说来除非对方的箭矢耗尽,否则己方根本就不可能欺近敌军的身边。

手中的盾牌早已被高高举起,纵使没有魏延的命令,早已被对方射得胆战心惊的东吴军也绝对不会再傻傻得站在原地引颈受戮;铺天盖地而来的黑影在瞬间便已狠狠地戳在了前排东吴军的盾牌之上,强悍的冲击力竟然在前排的士兵连人带盾地向后仰倒而去

持盾的士兵一旦摔倒,后边手中只有长枪大刀的东吴军顿时遭殃,强而有力的弩箭再加上漫天的箭雨,顿时又让魏延身边多出了数百具尸体。

此时距离魏延带兵冲锋不过才过去片刻左右,但原本空无一物的地上却已经躺着两千余具东吴将士的尸体,反观太史慈那边根本就是毫发无伤,唯一可以算得上是消耗的恐怕就有射出去的弩箭而已。

不错,此时银河弓骑所用的,正是由曹性依照诸葛连弩画出来的假想图纸,然后再经由黄承彦研制改造而成的单兵连弩。由于历史上的单兵连弩早已失传的关系,因此纵使曹性是来自后代的人,单凭自己一人之力还是无法将它重现于世。

历史上马均研发出来的连弩传说可以达到一箭五发并且连射十次的恐怖效率,但经过曹性仔细研究后,却发现这样做有一个重大的弊端:那就是箭枝必须打造成十分精细的小型弩箭,换句话说就是以威力作为代价换取数量。。

但在曹性看来,这种做法无疑是有些过于极端了:毕竟弩箭太过精细的话,是根本无法穿透士兵们手中的木皮之盾,至于铁盾就更是毫无威胁;而且数量过多也会让弩机更容易损毁,与此同时成本自然也会更高。

虽说强弩一般都是用来守城或者对付骑兵所用,但既然曹性来了,那自然不会只是单纯地依样画葫芦;而在当年前往荆州之时,曹性便已在交给黄承彦的图纸上写清楚了自己的设想以及考虑,如此一来当黄承彦真正研发出新式连弩的时候,无论是实用性、威力都要比历史上已经失去的单兵连弩更胜一筹。而这些新式强弩自然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银河连弩

首先是箭枝方面,如今银河弓骑所用的连弩虽然还是一箭五发,但却达不到连发十次这样的夸张数量;但在数量减少的同时,原本精细的弩箭却再度变得粗大了起来,其威力自然是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历史上的单兵连弩或许对持盾步军没有多大杀伤力,但如今银河弓骑手中的银河连弩则足以对他们造成足够的伤害。

鉴于强弩都是比较容易损毁的东西,因此在当初把图纸给黄承彦的时候,曹性自然也重点在上边提出要增加耐用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想法;因此在黄承彦耗费四年时间的精心研制下,如今同时避免了数量负担的银河强弩自然是十分耐用。

虽然在曹性以及黄承彦的共同努力下,新研制出来的银河连弩在成本上已是被大大降低,但却始终是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