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1/4页)

韩珍一怔。

李捷凑到他耳边,“好歹是个世家公子,怎的泡马子的手段这样粗鄙?过去那么辛苦默给你的诗词,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韩珍气道:“我还没和你算帐,你倒有脸说我!当时你一走了之,害我吃苦受累。”

李捷闻言正色道:“说起那事,我正想问……”

那边,韩琮转身不见弟弟人影,一张望,瞧见他和那家伙在一起,顿时不乐,叫道:“阿珠!你磨蹭什么?爹在车上等你呢。哼,就会在娘面前装乖。”

韩珍吐了一下舌头,“我得走了,不然我哥要过来揪我耳朵。”说罢匆匆拱个手,小跑着往韩琮那边去了。

“过几日,李某的宅子整好了就请韩大人到我府上吃酒,你一定要赏脸啊。”

韩珍停下脚步,点点头。韩琮不耐烦,又在催促。

韩珍似笑非笑地瞄了李捷一眼。你自诩老谋深算,怎不想法儿让我哥多待见你些?

李捷回给他一个似笑非笑。水到渠自成,日后定让他们心悦诚服。

这边泰王见了,笑道:“去病,我们这也回去吧。你和阿珠处得不错嘛,你们年纪相当,正该多亲近。”

李捷点头,“韩大人很随和。”

第二天,假期结束,早朝恢复,所以天未亮韩珍就被落玉叫醒,打着哈欠从被窝里钻出来。

这日早朝无甚大事,北肖睿王终于思乡心切,上表请辞。

两天后,睿王一行带着大延皇帝赠送北肖皇帝的二十车金银珍玩,帝后二人对北肖太子妃的殷切思念和五车首饰绸缎小吃玩物,以及两国世代友好永为兄弟之邦的美好誓言,由泰王代表景岚帝率领百官直送到延京城北三十里外,最后在众人的注目中向北而去。

又过几日,李捷的将军府整好了。

一大早儿,李将军领着一名亲兵,牵着一匹枣红马施施然地踱了进去。旁人大惊,哎呀呀,偌大的将军府只得将军亲兵二人成何体统?

到了中午,当朝新贵李将军已坐在自家的饭厅里,赞过宋尚书送来的厨子的手艺,尝口兴王殿下送来的美婢奉上的香茶,吃完一块自个儿亲兵刚买回来的桂花糕,便打发泰王遣来的管家亲自到韩府送请贴。

当晚韩珍拎着一篮家制精致小点前来赴约,二人院中对饮,畅谈古今。

却说风曜离开京城之后,一路马不停蹄赶到了青州凉山附近的小城拥凉。那个官府悬赏五千两白银的江洋大盗“田三光”近期就在这里出没。

青州的蚕桑业自古以来就十分兴盛,尤以凉山附近方圆五百里出产的生丝最为业内称道。入秋之后,便有许多青州甚至邻近州府的生丝商人到这里收购生丝,运出之后转手卖到绸缎作坊便可获利一到三倍。绸缎作坊收了好丝,经过熟制,染色,织出成品,一匹便可作价百余两,更有孤品曾以上千两的天价出售。

外来生丝商人前来收购生丝必然随身携带大量现银,这“田三光”就是瞧准了这一点,守在这附近伺机下手,接连作了三起大案,每次都是杀光、烧光、抢光,手段极其残忍,恶名立刻远扬。

这位田大强人过去也曾在其它州府犯过案子,但都没这一次这么轰动。如今闯出了名号,他不禁洋洋得意,索性用“三光”作了自己的诨号,做最近那次案子时,竟在旁写下“杀人者田三光也”七个血淋淋的大字,气焰之嚣张由此可见一斑。

有这么一位强人在凉山附近出没,生生把收丝商人们吓得裹足不前,利我所欲也,命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利而保命也。蚕农境况更为堪忧,辛苦一年,上好生丝囤积在家中不得出手,眼见一家人生计无着,怎能不长吁短叹,怨声载道?

田三光胆大包天又狡诈机敏,是以青州府大力缉拿近月却不得。

没有上好的生丝作原料,青州有名的丝绸作坊和丝绸商家都不出了精品新货,无疑是砸自家招牌。所以这些大商人都联名上书青州知府,请父母官大人一定要为百姓做主,速速缉拿要犯。

这位倒霉的青州知府见擒不来犯人也已坐卧不安。蚕农人微言轻,商人末流亦可不怕,但他不能不顾及青州出品的上好绸缎的最终买家,皇家御用的绸缎几乎全部都由青州提供。此事如果不能尽速解决,到时只消一个“庸吏”的考语,他这半生经营便要尽付流水。

因此,知府下令,巨贾出钱,悬赏五千两白银求江洋大盗田三光一枚人头。

我们风大公子一路鞍马劳顿风尘仆仆地赶到这里,冲得就是田强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