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杨五娘又抢话道:“徐夫人不知道,我娘给她说了好几门亲事,结果都出了意外,所以耽搁了下来。”

这言下之意,不就是说杨元娘命硬么,这个杨五娘,还真是愚蠢。

陆宝菱暗暗嘲笑,叫松月把杨五娘带出去,却把杨元娘留了下来,杨五娘嫉恨的看着杨元娘,不情不愿的走了,陆宝菱这才道:“你刚刚笑什么?可别不承认,你那眼神就是在嘲笑人。”

杨元娘眼里闪过一丝诧异,继而道:“瞒不过夫人,我是嘲笑我妹妹,她想讨好夫人,给夫人留下好的印象,却处处抢先,我是姐姐,她是妹妹,知晓尊卑的人都知道礼数,偏她以幼冲长,处处抢在我前面,虽然讨好了夫人,却坏了规矩,而若是嫁入端王府,最是讲规矩的,夫人自然不会喜欢,我是嘲笑她弄巧成拙。”

陆宝菱笑道:“原来你都明白,那你想不想做王妃?”

杨元娘摇了摇头,又忙道:“不是我欲擒故纵,我是真的不想,皇家的规矩大,我自认没那么大的本事,况且我母亲也不会叫我嫁的。”

语气有些自嘲,倒叫陆宝菱有些同情,道:“你迟迟未嫁到底是为了什么?”

杨元娘似乎不明白陆宝菱为何问这个,迟疑了一下才道:“其实我刚出生的时候我娘给我订了娃娃亲,可是后来那家人搬走了,离得远了,彼此没有消息,我及笄后,继母便以我定过亲为由不给我说亲事,说我要等那家人回来,其实两家早就不通音讯,也许我等一辈子,也等不到了。”

陆宝菱道:“你继母为何对你如此恶毒,你是女儿家,又不是男子要分得一分家产?”

杨元娘苦笑:“我娘是江南大族女儿,嫁妆丰厚,娘去世时舅舅来家里和父亲商议,娘的嫁妆都给了我,继母眼红娘的陪嫁,迟迟不叫我出嫁,其实是想把那些陪嫁都留在家里。”

陆宝菱道:“那你舅舅不管你了吗?”

杨元娘摇摇头,语气有些伤感:“我十四岁的时候舅舅一家就被抄家流放了,父亲因此也不待见我,要不我哪至于沦落至此。”

还真是个命苦的,陆宝菱拍拍她的肩膀安慰她:“你也别伤心,若是相信我,我给你保媒如何,定叫你满意,你继母也不敢不叫你嫁。”

杨元娘神色有些松动,可还是道:“夫人能为我做主自然是好的,可难免有胁迫之嫌,别人会对夫人说三道四,也会说我不孝顺。”

陆宝菱道:“你要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还活不活了?”

拉着她一边说话一边吃饭,又问她同她定亲的是哪家,可以帮她问问,杨元娘很是感激,道:“是在江西时住在我家隔壁的木家,我小时候听母亲说过,那家姓木,和我定亲的叫木知书,比我大一岁,因我娘和木夫人是手帕交,这才定下了这门亲事。”

杨元娘许是在家受多了欺负,极会察言观色,她本身又是个纯善之人,陆宝菱挺喜欢的,想着就是不做端王妃也能交个朋友啊。

正文 148。

宴会结束后,陆靖柔给了陆宝菱一份名单,上面记述了两个人的姓名八字和年纪家世,陆宝菱一看,大为惊讶,还是陆靖柔慧眼如炬,相中的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可都是名门之后。

一个姓郑,父亲乃是颍川一个六品的小官,是来亲戚家做客这才受邀的,今年十八岁,对于诗书什么的也不是十分精通,可却是前朝大儒郑源的后人,颍川郑家从前朝就是清流,书香世族,男子从小念书,科举取士,女子自幼也读书,但要求不严,只要她们按着郑家家规学习女工刺绣。

往前倒退四十年,大家都以娶郑氏女为荣,如今郑家虽然败落了,可规矩还在,这位郑姑娘要说衣着打扮,琴棋书画也许落下别人一大截,要说懂规矩知礼仪,贤良淑德,那可就是头一份了。

还有一位裴姑娘,不,应该说是裴氏,裴氏嫁过人,年少定亲,结果快成亲的时候未婚夫一命呜呼,可裴氏还是嫁了过去,守了两年寡,伺候公婆至孝。

两年后公婆相继去世,夫家无人,又为公婆守了三年孝,这才回了娘家。

娘家人想叫她再嫁,她这才来赴席,做女子贞烈至此,也算是少有了,裴氏的年纪大一些,今年二十三岁了,虽说嫁过了人,也是明明白白的处子之身。

和这两个人相比,程皇后所挑选的秦姑娘压根就不够瞧的。

陆靖柔笑道:“人都是极好的,就是家世单薄了一些。”

陆宝菱摆摆手:“义父也不图她们的嫁妆啊,关键就是看品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