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礼,可是一点军人的样子也没有,宋哲武毫不介意地笑着说:“好,你们兄弟俩好好做,第四路军里赏罚分明,绝不会亏待你们的。我们要在

郑州驻扎一段时间,你们两人都是郑州人,这次找你们来,是想问你们,花园口到杓袁村之间的地形如何?”说完用手指着铺在桌上的地图。

孙思成在西北军中虽然官职不大,可也呆了十来年,马上明白了宋哲武的意思。“报告总指挥,花园口至袁村之间都是平原农田,期间没有

村落,只有十几户零散的农户居住。”

接着又补充说:“这一带水皮浅,向下不到一米就出水,挖不了战壕。”

宋哲武看着陶蓉点点头,意思是这样的地势我就放心了。

陶蓉见宋哲武已经同意了计划,剩下的就是具体部署了,想了想问孙思成:“我们要在花园口那里驻扎一个团和骑兵旅,一万五千多人,还有

八千来匹战马,镇子有多大,能否住下?”

孙思成摇摇头说:“都在镇子里可住不下,花园口只有几百户居民,住这么多部队肯定不行。”

梦曦见陶蓉皱眉,看着宋哲武和陶蓉说:“总指挥、参谋长,行军打仗哪能天天都有房子住,就在野外搭帐篷吧。”

宋哲武看着梦曦心说:“到底是年轻人,虽然头脑灵活,计谋百出,可是到底还是缺乏经验。”严肃地说:“梦处长,部队可以在野外露营,可是战马不行。

我们现在到底要在郑州驻扎多久还不好说,我估计要有一个月左右,这么长的时间,战马如果一直在野外,非都病了不可。”

孙思成想了一下又说:“总指挥,这是好办。”

第一百二十七章 山雨欲来(三)

我们可以搭席棚,不仅可以当马厩,还可以搭些暖成。”孙思成提议。

“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要准备这许多材料,再加上搭建的时间,估计要有几天时间。”陶蓉点头说。

孙思成笑着说:“不用那么久,我们下午就可以到达郑州,在郑州找搭棚的行商,让他们多找些人,如果抓紧些,马厩明天就可以完。然后还可以再搭建一些住人的暖棚,当营房。”

梦曦有些不相信地说:“你要知道,仅仅马厩就需要搭建八百间多间,如果再加上一些简易营房,应该有一千二百间左右,这么大的数量,仅仅是材料就得有很大的数量,短时间内哪里准备得齐。”

孙思荣这时插话说:“备得齐,你们不知道,由于有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经过,郑州的经济得到较快展,南来北往的商旅和商家增加的较快。不过郑州第城区较小,人口也较少,原有建筑房屋不敷使用,为了应急,郑州的搭棚业就应运而兴,流行开来。后来展到临时性的市场开、街道、乡村集市庙会上,有货棚、彩棚、凉棚、暖棚、喜棚、丧用棚等各种用途的棚。搭棚的工人叫“棚匠”,俗称“架子工”。

搭棚技术主要系绳扣,熟练工扣的绳扣既简便又结实,拆卸时容易解开。搭棚用的材料是木架杆和绣架杆、苇席、麻绳。搭棚技艺高超的工匠胆大,手脚麻利,会攀高,无论平地或在屋顶上立杆,很少挖坑,横三竖四,牢固可靠。所以,不仅材料没有问题是棚匠们也很容易找到,何况还有工兵营。搭建棚屋和搭建简易桥梁有相同之处,这段时间我可是没少训练他们这些。”

轻易就解决了问题,宋哲心情很好,笑着对陶蓉说:“参谋长看这样,你告诉张亚飞,到了郑州,让他派人协助孙营长召集棚匠准备材料,连夜就开始搭建棚屋,先建马厩争取明天就让韩光骑兵旅的马匹都住进马棚。”

郑州是一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月的气温已经可以达到二十多度。住在柳林镇的宋哲武按惯例跟着警卫旅出早操,带着他的卫士连跑在队伍的后面。

第四路军的早操是十公里武装:野,经过半年来的训练到源前就参军的第四路军老兵们,都已经可以轻松的跑完,只是这次新补充的十九军的官兵可就遭罪了,开始的时候还能跟得上队伍,甚至以十九军为主的炮兵团还一度跑在了前面。可是五公里后差距就显出来了,炮兵团已经全团落在了后面,其他部队中补充进去的十九军士兵也逐渐出现了掉队的现象。每当宋哲武带着他的卫士连跑过这些大口喘着粗气的军官和士兵身前时们都面带愧色的躲到路边。

实在宋哲武看来。这些十九军地士兵地身体素质已经很不错了。全副武装能跟住第四路军跑了五公里不掉队。就是很说明问题。虽然国内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