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中央党部,由陈公博任代理组织部长。

陈公博代汪精卫这个当今中国政坛唯一有资格和蒋介石在合法手段下一较短长的政治领袖给宋哲武一礼,足见陈公博和汪精卫很看重宋哲武。或者说很看重宋哲武的第四路军。这一举动,不仅让众人侧目,就是阎锡山也是微微一怔。

宋哲武微一侧身,淡淡地说:“哲武是军人,军人守土有责,保家卫国更是本分,当不得汪先生如此厚爱。”

陈公博或者说汪精卫如此看重宋哲武,无非就是想要拉拢招揽宋哲武。这是因为汪精卫虽然是孙中山的政治遗嘱的撰写人、国民党政治领袖。可是他一直斗不过蒋介石,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汪精卫没有一支属于他的军队,甚至也可以说他没有一只一卒,这也是汪精卫的一个心病,只是现在想要组织自己的军事力量和蒋介石斗为时已晚。

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这几个最大的军阀又都不怎么买汪精卫的帐。汪精卫就起了拉拢一些势力随较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弱,可有一定实力可以和蒋介石硬抗的人。这些人实力不是很大,有他们联络国民党内的势力内外夹攻,一旦中央军稍有失利,就可以逼蒋介石下野。在汪精卫主导政权后,这些“功臣”因为实力的原因又不至于尾大不掉。比如张发本、唐生智,以及刚网从冯玉祥那里分离出来的石友三、韩复某、杨虎城等人,只是这些人要么对汪精卫的改组派不予理睬,要么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才一冒头就被蒋介石轻易地打败。

这次陈公博来到太原争取阎锡山反蒋,实在也是无奈之举,汪精卫和陈公博都明白,即使反蒋成功,恐怕也是又出了一个阎介石。只是他们手里没有军队,实在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做好反蒋成功后制约阎锡山等人的准备,陈公博一直也没有放弃拉拢一些小军阀。

宋哲武这个新近快速崛起的年轻人最符合汪精卫的口味,宋哲武资历浅无法对汪精卫在党内的地位形成威胁,他的第四路军实力强悍,又玄意在必要的时候帮助汪精卫对付阎锡山等人,实在是上佳人选。陈公博早在去年就去沫源意图拉拢宋哲武。只是那时宋哲武毛经随部队去满州里。

满腔热忱的陈公博看到宋哲武一副不感冒的神态,不仅暗自微微一愣。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

宋哲武淡然神态,阎锡山看在眼里。不由暗暗好笑,心说:“汪精卫除了有一个闪光的政治地位外。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就想随随便便的拉拢住宋哲武?不要看他表面上一副大义凛然,好像真是霍去病、岳飞一类的人物,可是骨子里还是为了钱权二字,他阎锡山可不相信宋哲武没有政治野心,只是他现在没有这个实力罢了。”

跟在旁边的赵不廉没想到宋哲武这么不给汪精卫的头号干将面子,见陈公博有些难堪,想要开口替陈公博解围,可见阎锡山还是乐呵呵的像没事人一样。暗暗咽了咽口水,没有出声。

到是一直在旁边饶有兴致看着宋哲武,一直没有机会插话的顾孟余这时候笑着说:“文戈将军,敝人自报家门,我是顾孟余。文戈将军收复外蒙的大功我佩服得紧,不过我更看好将军大力发展实业的功绩,我在北大任教时令尊主持下的振邦面粉和振邦色布我都见过,除了质量,当时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可走到了文戈将军手里短短几年就被发扬光大,如今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厂,甚至还出口到国外。而且我听说文戈将军其它的企业也办得红红火火,将军实在是实业救国的典范。如果国内能有个和平环境,不仅是将军一人,众多的工商业者一定会让我们的民族工业也长足发展。只是很可惜,忻小二对发展实业不是很感兴井生听说振邦的布料煎呶南洋很兴奋,特意让我们给他寄到法国一块布料,他很希望穿上我们中国产的上好布料做的衣服。”

顾孟余虽然是学者出身,可是为人很精明,他看出宋哲武对陈公博态度冷淡。虽然不知道原因,为了打破尴尬,故意提起宋哲武办实业的事。不过,顾孟余这么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转圈气氛,他也真的很佩服宋哲武办实岖的业绩,顾孟余一直很推崇的实业救国,他说的这些是真心话。关于他说的汪精卫的事,顾孟余只是隐晦地想要告诉宋哲武。汪精卫可不同蒋介石一样。他是一个想着强国富民的好领袖,支持这样的人客比支持蒋介石要好。

宋哲武对顾孟余并不陌生,宋哲武在前世的记忆中记得,顾孟余早年先在莱比锡大学学习,一年后转读于拍林大学政治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教育总长。邀顾孟余任司长。后受聘为北**文系主任,政治经济系教授、主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