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不敢过于改变历史原有的轨迹,熟知历史这是他的优势所在,只有大致在原有的轨迹上运行的历史,他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如果可能的话,宋哲武希望直到抗战开始前这个历史都不要有太多的改变。

关于有书友质疑阎锡山是否给冯玉祥下跪一事,深蓝以前见过两篇记述,只是其中一篇是由西北军人员写的。不过,深蓝认为,以阎锡山为了山西发展一贯不择手段的历史来看,很有可能,况且羽年十月阎锡山把西北军骗出谨关反蒋,让西北军损失极大,冯玉祥很难再相信他,不做出诚恳的表态,不足以取信冯玉祥。至于这一跪是否会损坏阎锡山的形象,深蓝认为不应该有问题,当年淮阴侯韩信还曾有过胯下之辱呢。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原大战 反蒋决议(一)

当天晚上,对于蒋介石再次想要他的命。()阎锡江十分气贴;圳小顾疲劳。回到督军府稍事休息后,立刻召集聚集在太原的反蒋势力的代表们连夜议事。会议的地点就设在自省堂的大厅里。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阎锡山这次的会议布置是仿照军事会议的格局。大厅里的多余摆设都被撤掉,在大厅的中央是一个长长的条桌,上面铺着墨绿色的台呢,那细腻的纹理让宋哲武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他的毛仿厂的产品。围着长桌是一圈靠椅,在大厅的两侧靠墙则是一溜的高背木椅。在长桌的一端只摆着一张皮椅。那自然是阎锡山的位置,两侧的第一个位置是陈公博和宋哲武的。在陈公博的下面才是冯玉祥,再往下排则是顾孟余、谢持等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的个置,部鲁已经和葛光庭去了东北,不过谢持几人和部鲁对于反蒋的方式方法有分歧,他们几人并没有走。再后面是各地小势力的代表。不过作为李宗仁的代表潘宜之被排在了前面,紧挨着宋哲武。和冯玉祥做了个对面。

而晋绥系的人员,除了贾景德这个秘书长坐在阎锡山的侧后,其他文武官员都坐在两侧靠墙的椅子上。

众人在阎锡山的卫士们引领下。来到各自的座位,宋哲武注意到冯玉祥看到阎锡止的座椅,微微撇了一下嘴,不等阎锡山就坐就大刺刺地先行坐下。对于冯玉样的无礼,阎锡山只装作没看见,满面笑容地要大家都坐下。

开场白自然是阎锡山这个,主人来做,阎锡山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冯玉祥回到太原和大家共商大计的欢迎词,在讲话中阎锡山对冯玉小祥和他的西北军大加赞颂,极尽溢美之词,以至于宋哲武都感觉有些肉麻。

不过有些让宋哲武意外的是。虽然阎锡山召集这个会议就是为了组建反蒋联军,但在他通篇讲话里却绝口不提反蒋二字,对于他在西汇“保护”冯玉样仁事更是闭口不谈,甚至连一句稍微表示一下歉意的话也没有,就好像那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同他在西汇时简直判若两人。

有些诧异的宋哲武看着对面若无其事,一副早就知道阎锡山会如此的冯玉祥,宋哲武不由从心里对两人大感佩服。

宋哲武认为,阎锡山的心态应该是:“既然你冯玉祥从西汇乖乖地跟我回到太原,坐到这个屋里,你冯玉祥就算是上了这条船,反蒋这条船是上来容易下去难,蒋介石是绝不会放过你的。在西汇做得那些事只可以在那里做,在这些人面前我阎百川是绝不能丢了分,那可是有损形象,我阎百川可不仅仅想要这个总司令的位置。至于反蒋那要别人提出来,坐不到该坐的位置,蒙阎百川可不跟你们玩。”

而冯玉祥的心态应该是:“你阎百川肚子里的那些花花肠子我老冯早就清楚,任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要你挑起反蒋这面大旗就好,那时,你再想反复无常老蒋也不会信你,你只有把反蒋一事进行到底,等赶跑了蒋介石,咱们再新帐旧账一起算。”

接下来,阎锡山并没有让冯玉祥这个被他受尽屈辱请回来的主角讲话,而是直接请陈公博致辞。

略有些诧异的陈公博站起身稍一思索,就侃侃而谈起来。

陈公博的讲话很直接,明确表示欢迎冯玉祥加入反蒋队伍。并认为因为有能征善战的西北军加入,反蒋一事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不过陈公博很快就转换了话题,开始向与会者转达汪精卫的意思。

“在组成反蒋联军展开军事行动之前,汪先生的意见是首先要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占据主动

陈公博的话众人都听得明白小那就是要想让汪精卫回国,在政治上支持阎锡山、冯玉祥和众多让蒋介石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地方实力派,就得首先把汪精卫的地位确立下来。汪精卫可不想白忙了一场,最后给别人做嫁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