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 (第1/4页)

对薛笃弼的劝说没有费过多的周折,很快薛笃弼就同意留了下来。

薛笃弼之所以这么痛快就答应留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自民国之初,握有武装力量的军人们改换门庭的事情经常发生,人们早已习以为常,更何况宋哲武这个民族英雄一直在外界看来,是心向中央的,反戈一击也属正常。

另一个原因是,薛笃弼在西北军里一向是从事文职,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法务次长和国务院秘书长,以及甘肃省省长,在西北军中没有什么势力。现在,西北军在晋南的,都是军人,没有任何文职工作可做,他去那里不要说不会有什么事做,甚至他也不能保证是否有人会收留他。

而劝说贾景德就比较麻烦了,贾继英和赵丕廉等一干人反复全说了几天,贾景德就是坚持要回晋南的沁水老家隐居。

最后,还是宋哲武出马,亲自去劝说贾景德归顺。

开始时,贾景德依旧是神情冷淡,宋哲武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突然反戈一击,导致阎锡山直接失败,贾景德这是在怨恨自己。

宋哲武对此并不以为意,只是自顾自的谈起第四路军的现在状况,以及他对他所控制的绥远、内外蒙,特别是太原、晋西北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设想,以及他为此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进程。

宋哲武认为,贾景德很有才华,这在前世的历史中已经得到证明。

阎锡山重回山西后,振兴山西的一些列政策方案,都有贾景德的参与,而且贾景德还是阎锡山的主要幕僚和助手,许多事情都是他建议,甚至也是他一手做成的。

有才华的人就一定有野心,贾景德尤其如此。身处壮年的贾景德要就此退出政坛,相信他自己一定非常不甘心。

不过,因为有阎锡山这个心结,一般的事情是不会打动他的,可是建设山西、发展山西,实现宋哲武的宏图规划和美好愿景,这样的诱惑,那可是贾景德绝对拒绝不了的。

果然,随着宋哲武的介绍,贾景德的态度也在不断转变,由最初的冷漠到逐渐专注倾听,再到神情逐渐兴奋激动,特别是在宋哲武谈到他要修建一条从太原至库伦的铁路时,贾景德再也坐不住了,神情激动地说:“在山西境内修建一条横贯南北的铁路,一直是百公的心愿,为此也做了很多准备,甚至地质测量和路段选址的工作也都做完了,要不是为了中原大战……”

提到中原大战,贾景德不由收住话,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如果不打仗,那些军费正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条铁路说不定已经部分开工了。宋司令修建这条铁路,不仅是为山西百姓造福,更是把外蒙和内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从此彻底免去外蒙分离之忧,实乃利民护国之壮举。我贾煜如不才,愿意为宋司令修建这条铁路尽一份责任,如果宋司令相信我,就把修铁路的事交给我吧。”

贾景德这一番话,让宋哲武不由大喜过望,这分明是贾景德已经答应了加入他的阵营。

宋哲武笑着说:“煜如先生,修建铁路这件事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要想尽快建成,必须要有一个能力才能都很出众的人来做才行,这个人自然是非你莫属。不过,仅仅是让煜如先生建这条铁路,那可是屈了你的大才,我还有更多的事情要煜如先生来做……”

虽然这段时间宋哲武喜事连连,可是也有一件事让他烦心,那就是蒋介石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就任命了白云梯为内蒙自治省主席和李培基为绥远省主席,特别是还在他的地盘里插了一根“钉子”,任命了晋绥军大将傅作义为绥远警备司令。

不管是白云梯也好,还是李培基也好,甚至傅作义也好,这些人都不仅不会绝对服从他宋哲武,甚至还会处处对他掣肘。

白云梯虽然已经被内人党开除了党籍,可他骨子里还仍然是一个有着强烈独立倾向的民族分裂分子,这样的人担任内蒙自治省省主席是绝对不合适的。

还有,蒋介石虽然把绥远的民政事务交给他宋哲武管辖,可是却委任商震的老部下李培基做省主席,甚至还把傅作义派来做绥远警备司令,这分明就是要在内蒙和绥远两地限制宋哲武的势力发展。

傅作义这个警备司令倒是好说,他这个警备司令无法干涉民政事务,而且傅作义至少在名义上还在北方边防公署的管辖下,是他宋哲武的部下。现在已经停战,北方已经处于和平时期,傅作义绝对没有胆子和他宋哲武刀兵相见,他那样做,不要说张学良不会答应,就是南京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

可是白云梯和李培基就不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