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 (第1/4页)

贾景德解释说:“司令,我们之所以建议修建窄轨,一句话,就是钱的问题。”

宋哲武不经意地皱了一下眉头说:“我知道修建库太铁路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建设费用会很高,这一点我还是有心理准备的,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准备了前期的开工款项。”

宋哲武的不快表情,虽然只是一瞬间,可还是被敏感的贾景德发现了,他知道宋哲武对修建库太铁路的巨大资金量还是估计不足,有些误会自己的意思了。

贾景德微微摇了摇头,斟酌了一下,接着解释说:“司令要修建库太铁路,抛开军事上的意义不说,单就经济上的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山西人对铁路建设情有独钟,早就想要在境内修建铁路,司令此举深得山西人称赞啊。”

“当年正太铁路开筑后,山西籍在京的翰林院庶吉士解英格、吏部主事李廷扬、湖南候补道刘笃敬等就向山西巡抚张曾扬建议:‘由本省绅商招股自造大同至蒲州的铁路,也就是同蒲铁路。张采纳此建议,奏清光绪皇帝批准,于1907年2月成立山西同蒲铁路有限公司。经过三年,仅在榆次到北腰村之间修路基7.5公里。终因辛亥**爆发和筹资困难而停修。1913年同蒲路由“商办”改为“国办”,并入同成(大同——太原——风陵渡——西安——成都)铁路计划,也向法国人借款修筑。后因袁世凯将款用于内战,经过十年,只开始进行测路,没铺一轨。1927年,百公又提出由山西自筹修筑同蒲铁路的计划,先聘德国工程师穆兰?壬乃续为测量队长,花三年的间,对全线进行了测量。1930年因中原大战而停止。”

贾景德称呼阎锡山为百公后,感觉有些不妥,不由停了一下,观察宋哲武是否不快。

现在还当着宋哲武的面称阎锡山为百公的,在宋哲武系统内,只有贾景德和赵丕廉两人,已经有人向宋哲武表示了对两人的不满。可是宋哲武并不以为意。赵丕廉为人正直,又和阎锡山相交已久,虽然加入宋哲武一方,也不屑于为了讨好宋哲武,对阎锡山直呼其名。而贾景德对阎锡山的知遇之恩一直念念不忘,甚至还对自己鼓动阎锡山发动中原大战,导致阎锡山逃亡大连很有些愧疚,对阎锡山的称呼也是一向不变。对于这两人的心思,宋哲武很是理解,并无不满。

因此,对于贾景德的不安并没有在意,他倒是对于贾景德说的,山西人二十几年来坚持要修建铁路很感兴趣,示意贾景德接着说下去。

贾景德暗暗出了一口长气,接着说道:“当年百公要修建同蒲铁路时,就存在修窄轨还是准轨的争论。当时因为资金紧张,曾经向南京方面请求拨付部分款项,南京那时就以铁道部名义提出采用1.435米标准轨的建议。只不过,因为南京方面又提出,如果中央政府拨款,铁路建成后就要收归国有,这才作罢。”

“因为资金不足,百公当时只好决定修筑窄轨。”

感谢“窃明免费”书友的月票深蓝鞠躬致谢

还请诸位书友在百忙之中到本书首页的读者调查去投票。

第四百零九章布局窄轨原来是这样建成的(二)

第四百零九章布局窄轨原来是这样建成的(二)

贾景德叹了一口气又说:“百公要修筑窄轨,除了资金原因,他主要还是从经济效益上着想的。”

一提到阎锡山在经济方面的事情,贾景德就禁不住有些激动,用敬佩的语气说:“百公认为,要修路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百公算了笔细账:‘如修货运量38公斤/米的宽轨,全线需投资9000万元。经调查,当时同蒲沿线货运量每年约4万吨/公里,连同客运段收入每年总计约350万元。如以正太铁路运量每年增加30%计算,除去利息支出,损益扣抵,50年内不但赚不了钱,累计还要亏损37亿4千3百万元。若修窄轨,20年内除收回全部投资外,还可盈利670万元,50年内可赚30亿6千3百万元。’”

“百公精明啊他如果安心做个山西省主席……”

贾景德突然感觉到自己说的话,此时有些不妥,急忙收住话头。

“百公为了尽快实现经济效益,还准备实行修成一段,就先行营运一段的办法。在修建费用上,为了节约资金,还准备采用了兵工修路的方法。”

贾景德看着宋哲武,微微叹息一声说:“百公这样做是他没有那么多的钱,其实,我们现在也存在这个问题。”

贾景德看了凌鸿勋一眼,接着说:“虽然司令现在实力要远比百公那是要强盛的多,可是修建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